印光大师,被教界尊为佛教净土法门第十三代莲宗世祖。他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法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佛学入门,看看印光大师的名言,以此看清自己,激励自己。
1、本自佛心,老实念佛。
2、亲近有德之人,远离荒唐之辈。
3、人以善感,天以福应。
4、来去任业,镇定由己。
5、施为福本,天道好还。
6、道在人弘,倡必有和。
7、尽伦学儒,尽性学佛。
8、人格若失,即是偷生。
9、净业若成,禅宗自得。
10、以戒执身,不行非礼。以定摄心,不起妄念。以慧断惑,明见本性。
11、人为我虑,甚深且挚,我为人虑,亦深且挚也。
12、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之之益愈大。
13、持五戒而护持三宝,宏净土而普劝往生,为契理契机之第一要义。
14、详审吾言,深体吾心,虽未见面,当为见心。
15、贪瞋痴之烦惑,乃一切众生之大怨家。
16、功德由心愿而广大,果报由心愿而速获。
17、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了大事,舍净土法,不得实益。
18、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
19、娑婆,生死险道也。极乐,常住家乡也。
20、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
21、一法既立,百弊潜生。不谨于始,决难令终。
22、因果,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导,亦儒、佛二教证道之纲宗。
你可能也喜欢:
佛学基础解说:十二因缘法的主要内容
佛学入门说:西天二十八祖都有谁
佛学必知:佛教五观指的是什么意思
佛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修出佛心
23、世人每每于所作功德作矜夸气。于所作罪过作宽恕气。
24、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
25、人情如水,礼法如堤,去礼法之堤,能不人欲横流乎?人欲既横流,礼法务力去,故感大水遍发,几多人民被淹而死。
26、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
27、从前种种犹如昨日死,从后种种犹如今日生。
28、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
29、世间之险,险之小者。若不生西方,则将来轮回之险,当有甚于此时之险百千万也。
30、天定者胜人,人定者胜天。
31、知因果,则作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则自私自利之心渐渐消灭也。
32、人各有志,拂人之意以敬人,何若已之。
33、家庭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论,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论。
34、涉世宜含厚,立身宜严肃。毫厘一差,天渊悬隔。
35、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人之心度己之心。
36、以圣贤己立立人之心,行佛菩萨自利利他之事。
37、日以争吵、嫉妒、交相谤黩为事。则心地日暗,福寿日促。
38、家庭教育,为治安之本。因果报应,为制心之法。
39、文字是附身之用,德行是为人之本。
40、伦常有亏,三业多愆。
41、菩萨能满人愿,人亦要能慰菩萨心。
42、以凡情而测圣智,即醍醐而成砒霜。
你可能也喜欢:
基础佛学探讨:佛和菩萨有什么区别
佛学六度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从本质上看,佛学和哲学的区别何在
佛学会是什么意思?佛学研究团体
43、随缘度日,得过且过;预先发愁,有损无益。
44、莫念食肉,食了须还。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45、心者,一身之主,万法之宗。顺之则速成菩提,逆之则永沈生死。
46、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停滞。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47、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尽忠行孝,俱振纲常。
48、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49、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50、专持佛号,预待临终。
51、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
52、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
53、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5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5、大觉法王,度生妙道,敬则获福,慢则致祸。
56、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互非,亦不可专主一法。唯求其适宜,则有大利而无少弊矣。
57、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沈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沈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
58、阐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然因果心性,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
59、夫流通佛法,非一朝一夕之故。须深谋远虑,随机说法。佛制故不可不遵,而因时制宜之道,亦不可不亟亟研求,以预防乎世变时迁,庶不至颠覆而不能致力,有如今日之佛法也。
60、人之相交,唯贵各尽其分量而已。
61、祛彼在家我慢邪见之凡情,振兴劣僧无惭无愧之鄙念。
62、师严而道尊。
63、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比于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64、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
你可能也喜欢:
佛学和佛教的区别在哪里?其源为一
佛学入门应先读什么经?入门经典推荐
佛学入门说:佛学名字向佛从名字开始
拜佛的手势图片,最标准的礼佛姿势
65、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顺受。
66、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
67、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68、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君言仁,遇臣言忠,夫唱夫随,兄友弟恭。
69、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沈恶道。
70、过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觉。
71、以言谤者其罪小,以身谤者其罪大。
72、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
73、刀以磨利,金以炼纯,莲因淤泥滋培,方得清静光洁。
74、三业四仪(四仪即行住坐卧),常持颜渊之四勿;五戒十善,必效曾氏之三省。(四勿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5、无义之财,害甚毒蛇。
76、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己前程。
77、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
7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得嘉谷,种荆棘勿望收稻粱。
79、即灾秧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
80、逆来顺受,始名乐天;修身植德,方曰尽性。
81、外尽人伦,内消情虑。
82、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天命未曾有偏。
83、境缘之来,若镜现像。智者但修镜外之容,愚人徒憎镜内之影。
84、逆来顺受,方为乐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
你可能也喜欢:
必知:在家念佛有哪些禁忌?
还愿时间有什么讲究:挑个良辰吉日
百字明咒全文注音,百字明咒全文及详细释义
为什么要放生,佛理阐述放生的好处和功德
85、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惧,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
86、庸医未能诊脉,即效刮骨。弱羽尚难栖枝,即欲奋飞,其不自他俱殒躯命者鲜矣。
87、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
88、上智知空而进德,下愚知空而废善。
89、以萤光而较日,多见其不知量也。
90、佛道非深不高,非浅不大。能深能浅,始名常住。
91、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
92、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
93、今之稍有行持者,动言见种种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圣境界现,虽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当必大有心行转变之征。若仍然照旧,则非圣境,乃魔境也。
94、感应之道,如撞钟然,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世每有小感而大应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
95、心系观音,自蒙观音护佑。以菩萨之心,与众生之心息息相通。但以众生迷背,自形隔碍,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非菩萨有所偏私也。
96、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祸消于未萌,福臻于不知,而关煞病苦等险难可以无虑矣。
97、世之素食者多强健,肉食者多疾病。以肉食浊恶,易生欲心。素食清净,欲心轻微。愚人不明理,以肉食养人,系欲自他来生后世皆变动物耳。可不哀哉!
98、道在人心,如水在地,虽高原平地,了不见水,苟穴土而求之,无不得者。水喻吾心固有之明德,土喻吾心幻现之物欲。
99、食为民天,何敢暴殄?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今生亦有即得饥饿之报者。人若蹧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既造恶因,恶果自相随而来。
100、居官乃行道、救世、教民,其关系甚大。今人多以官势敛财造罪,殊可叹恨。人有实德,天有奇报。彼剥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孙富贵者,率皆灭门绝户,而其神识,当永堕恶道,无有出期,可哀也已。
101、人能自以为困,常存畏惧,与不若人之心,则便不起与人相讼之念矣。故放翁以困、畏、不若人为哲也。
102、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
103、世间人为儿女计,多多皆在家财上计,不在人品上计。须知富贵家子弟多败类,少有成器者,皆因有家业可恃。卒至可恃者不足恃,而自己之德之才,由其有可恃者,皆不成就。至可恃者不能恃,则不为庸人与寒贱,何可得乎?
104、病由身生,身由业生,当痛加忏悔,以消宿业。又须力戒房事,以免复增。无论何病,不戒房事,决难即愈。以房事为一切病之根本故也。
你可能也喜欢:
佛教常见法器,降魔杵的作用效果
佛光普照,解读什么生日的人有佛缘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一句禅语一种人生
用事实讲述:放生鲤鱼的真实功德故事
105、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
106、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
107、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乃做人之规矩准绳。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便是衣冠禽兽矣。
108、女人之罪,在于不孝父母公婆,不敬丈夫,不以厚道待仆使,不以善道教儿女,及不时洗濯,致有冲犯。
109、世之有钱者,不肯愍念灾黎,徒守钱财,以供子孙之浪费,是所谓弃功德而收罪过。,其人来生,或恐遇灾,并不逢人为救耳,可不哀哉!可不哀哉!
110、吾人一举一动各守本分,人自不会特意诽毁。若稍带矜夸僭越气分,则不但吹毛求疵者咸起攻讦,即厚德君子亦当以此而藐视之。
111、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112、说话悉任己见,不以实事实理为准。必须极力对治之,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113、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轗轲终身,必少年夭折。若再加以险、奸、巧,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114、大丈夫生于世间,若不识大体,徒知饮食男女之嗜欲,声色货利之贪求,与诸异类,有何分别?忍令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资,作长劫轮回于六道,备受众苦之据,可不哀哉?
115、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义,大矣哉。
116、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凡轻忽小事的人,决定不能担任大事。何以知之?良由根本未立,何由枝节畅茂发达乎哉?
117、肉乃秽浊之物,食之则血浊而神昏,发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系清洁之品,食之则气清而智朗,长健而难老,以富有滋补之力。凡瘟疫流行,蔬食者绝少传染。
118、家庭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论,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论。
119、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贵荣华,悉是堕落之因。
120、人生一切事都可以为伪,惟临死及死后所现之相不能伪为。终前洁净,终后仍洁净,此实身心清净之表示。有业力者,此时不但不能洁净,尚有自食其粪者,乃表示堕落之相。
121、待客以素,是名大敬。以杀生敬客,殊失敬意。而世俗习惯,反以为敬,大可哀怜。
122、欲报亲恩,吃素念佛,是可谓孝得其所。世人每每所行之孝,皆是为亲加罪过。生则杀生以养,死则杀生以祭,及待吊者,只顾悦人之耳目口腹,不计累亲负罪于九泉,可不哀哉?
123、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此处家庭之妙诀也。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关紧要之小事校量而起。能放下人我,自可不和而和矣。
124、光自出家以来,发愿不住持寺庙,不剃度徒弟,不入各社会。不向人开化缘口。有人送光之钱,不是用于印书,即用于赈急,不令由他人之钱长自己之业。
你可能也喜欢:
佛教常见法器,金刚杵的功效与作用
经典佛经名句大搜罗:金刚经经典名句
放生的好处的真实例子,例举放生故事
大悲咒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悲咒的功德和妙用
125、世出世间,无一不是以身为本者。自不实行而教人行者。若非上智者,必腹诽背饥,反令造大口业。欲真利人,当事事尽己之分,则日用行为,皆含化人之机。久而久之,人自见信而依从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126、僧名福田,普利四生九有。斋能助道,均资三乘六和。由福田故,供之则近除饥馑之因,远获应供之果。由助道故,受之则堪修六度之行,用彰三德之身。经所云于食等者,于法亦等。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者,此之谓也。
127、富贵之人,每多瞋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瞋恕。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仗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
128、云之为物,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幻生幻灭,了无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润大地。俾有情无情,各得其所。
129、恶业重者,动辄得咎,善根深者,无往不吉,亦自然而然,非有所安排者,而实似有安排者。世人欲得吉庆,不知培德,如灭烛以求明,北辕而适越,徒劳苦心,有损无益。
130、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
131、鸱守腐鼠,凤凰决不能令其勿食也。
132、人心若转,天灾自息。
133、迷昧之流,闻晨钟而梦醒;贪恶之辈,见因果而心惊。
134、死生众生之大事;因果,教化之大权。
135、金木泥彩所造之佛,以真佛敬之,即可成佛;以金木泥彩视之,则亦金木泥彩而已。然亵金木泥彩,则无罪愆;若亵金木泥彩之佛像,则罪过弥天矣!
136、道人者,直心直行也。
137、以道相交,直道而行。
138、安居己家,即俗修真。上可感发上人,发生净信;下可率其妻子,同沾佛恩。
139、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耳闻者之惊惧,远不如身历者之痛切也。
140、佛力难思,佛恩难报,当生大庆幸,生大惭愧,生大净信。
141、不生西方,欲不堕恶道,则一生不堕者或有之,二生不堕者便少也!
142、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
143、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良母矣。有贤妻良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144、菩萨随俗利生,并不另起炉灶;对病发药,令彼各各就路还家而已。
你可能也喜欢:
佛教中的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
佛家中的须弥山在哪里,它真的存在吗
佛教说的一劫是多少年?渡劫是什么意思
拜佛时心里默念什么,拜佛默念语推荐
145、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得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自得是益耳。
146、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
147、身为人子,义当从亲,俗为人徒,犹当从师。
148、不可居师位而自高,不可受钱财而自益,在家为一家演说,对众为大众详陈。则人皆仰其德而信从其言。
149、舍西方捷径,九界众生,上何以圆成佛道。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150、净土一法,实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条捷径。诸佛诸祖,普度众生之一只慈航。
151、因果一法,标本统治。初机依之,可以改恶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断惑证真。乃彻上彻下,从博地凡夫,以至圆满佛果,皆不能离者。
15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利利他,视人犹己。同归无我之域,共享大同之风。
153、佛毕竟是有,因汝凡情未涤,决不能见。自己亦是有,因汝五蕴未空,亦不能离色、受、想、行、识,的的指出也。
154、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气不来,便属后世。未证道人,从悟入迷者,万有十千,从悟增悟者,亿无一、二。忍令无上法器之坯,经再之生雨,而复为尘土乎哉?
155、大丈夫能令文章盖天下,功业宣宇宙。而不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著于外而遗其内,著于有为之末,而遗其无之之本也。
156、生佛本无二。其不同者,乃迷悟顺逆于体之相用耳。生迷逆于体,佛悟顺于体。迷逆悟顺之相与用,则天地悬殊也。
157、不暴己过,终难消业,傥陈宿愆,尚堪利人。
158、常阅戒淫、因果报应之书,远离狂荡匪鄙之友,则内志正而外诱绝。
159、欲制于理,欲无由以发矣。苟不战兢乾惕。则唯见其资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
160、因果一法,无机不被,无法不摄。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
161、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162、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不必注重实际的利益。
163、积阴德以转天心,持佛名以益自他。
164、三界无非旅邸,六道均是穷人。
165、试思从古至今,凡残忍饕餮者,家门多绝。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始作俑者,孔子断其无后;恣食肉者,如来记其必偿。
166、玉虽出于昆冈,必玉隐而石露。若不钻凿,则止见其石,不见其玉。以不见玉,遂欲措以烈火,则因恶顽石而尽焚美玉矣。
你可能也喜欢:
大乘佛教八大菩萨都有哪些?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不同数量佛珠手链的含义
拜佛能穿裙子吗,佛门净地应该如何穿着
佛教入门解说:降魔杵与金刚杵的区别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