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六度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萨埵指的是觉悟的众生。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在这六度中,佛学以其佛理来让我们认识到菩萨对我们生活的积极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佛学入门中了解佛学六度。
觉悟的众生有三种:
一者、罗汉--自己觉悟;
二者、菩萨--除了自己能觉悟之外,还可引导别人觉悟;
三者、佛--自己能觉悟,又可以引导众生觉悟,而且他的觉悟是最圆满。
佛学六度具体内容:
1、布施
a、财施:以钱财施舍给贫穷疾病者,或资助慈善团体。一切身外物称为外财,所以财施也称外施。
b、无畏施:我们令众生不害怕,无恐怖,无灾害,称无畏施。菩萨行无畏施时往往连自己的生命也布施给众生,故无畏施也称为内财施。佛说持戒就是一种无畏施。
c、法施:以世间的善法,以及佛陀所宣扬的宇宙人生之真理,劝导人们修善断恶,离苦得乐,乃至涅盘,称为法施。
2、持戒
戒律可分为三种,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a、律仪戒: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律,称为律仪戒。这些戒律是要防止我们做各种坏事,既是防非止恶的戒法。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戒称为律仪戒。
b、摄善法戒:菩萨行者发愿行一切善法,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他的过失,故应戒除。善法有六度万行,称为菩萨学处。
c、饶益有情戒:发心行菩萨道者,一定要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以一切善法、资财、神通等利益有情。菩萨行者起瞋心后,就不想利益众生,他应戒掉此恶心,生起利益众生之心,称为饶益有情戒。
3、忍辱
菩萨行者要忍耐种种苦。忍可分为忍辱与忍之不同。忍辱是忍受种种的恼害。
六度中的忍不止是忍受各种恼害而已,它可分为三种:
a、生忍(耐怨害忍):忍耐众生对菩萨所做的损害。
b、法忍(安受苦忍):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法。
c、无生法忍(谛察法忍):以坚韧的意志,审谛观察思维我们对佛法的认可。比如有人讲一些佛法,我们听了内心没有不耐烦,不同意,可忍受那个道理,称为无生法忍。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这是真正究竟之法,我们听后能接受吗?慢慢观察,了解后可真接受,既是无生法忍。
你可能也喜欢:
必知:在家念佛有哪些禁忌?
拜佛的手势图片,最标准的礼佛姿势
烧香拜佛挑时间,2016年适合拜佛的日子
为什么要放生,佛理阐述放生的好处和功德
4、精进
勤劳不懒惰就是精进。以世间法说做事很卖力,就是精进;佛法中的精进是努力的去行善,去做好事。菩萨要以精进的精神修行六度波罗蜜。
a、披甲精进:于所修的善行不退。
b、摄善法精进:菩萨行者对一切善法都要努力的去修学,称为摄善法精进。
c、饶益有情精进:努力给予众生种种利乐,做种种利益他们的事业,精进不懈怠。
5、禅定
菩萨要利益众生,度化众生,而自己却心乱如麻,没有定力,就没有智慧。没有定力的人比较容易生起烦恼,如何利益众生呢?故菩萨行者一定要修禅定。
禅定可分为三种:
a、安住静虑:禅定古印度文称为禅那,意思既是静静的思维修行,也既是静虑。安住静虑既是安住禅定。我们有昏沉与掉举的烦恼业习,使我们的心不能敏锐的观察此世间,不容易发觉吾人心念的起落,所以要通过修禅定使他轻安,时时刻刻保持它,不生起昏沉、掉举的烦恼,这样我们才能敏锐的观察世间,不容易被迷惑。
b、引发静虑:既是引发禅定,菩萨要给予众生利益,没有神通力,他所给予的利益是不大的;菩萨必定要认真修四禅八定,在深的禅定中可以引发种种神通,以种种的善巧方便度化、利益众生,故菩萨要修引发静虑。
c、办事静虑: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称为办事静虑。此种静虑也称为那伽定,既是菩萨在一切时都在定中,有此定力的菩萨则可进入世间做各种利益众生的事业。
6、智慧
智慧可分为世间智慧与出世间智慧。
a、世间智慧:古印度称为五明,既是世俗慧。
声明:世间的种种语言。
因明:世间的哲理、辩论的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的论断方式,称为因明。
医方明:医学知识,医治众生种种疾病的学问、方法,称为医方明。
工巧明:世间的种种科技、技术,称为工巧明。
内明:佛教以三藏十二部教法为内明,己是佛陀及其弟子所说的一切佛法。
b、圣义谛慧: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真实的智慧。既是要以此智慧觉悟这个世间人无我、法无我。
c、饶益有情慧:此智慧只是佛与大菩萨才能完成,既是说佛、大菩萨能有种种智慧判断,知道如何给众生利益;众生有何烦恼,要以何法来度化,使他们解脱生死等等,称为饶益有情之妙慧。
你可能也喜欢:
佛光普照,解读什么生日的人有佛缘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一句禅语一种人生
经典佛经名句大搜罗:金刚经经典名句
佛教常见法器,金刚杵的功效与作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