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中国第一大语言,近几年更是受国外友人的追捧,随着中国的强大,汉语也跟着推向了世界发展的前端,成了除英语外的热门必备语言之一。汉语博大精深,那么,你想知道汉语文化的根源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汉族文化吧!
汉语(Hànyǔ)又称中文,是中国汉民族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于中国全境、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掸邦、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通用少数民族语言。
汉语属汉藏语系,为分析语,有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汉语包含书面语以及口语两部分。书面古代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现代标准汉语。现代汉语方言众多,某些方言的口语之间差异较大,而书面语相对统一。
目前全球有六分之一人口使用汉语作为母语。汉语口语有官话、粤语、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语、闽语等七种主要汉语方言。
分布地区
汉语方言分布
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三(第一为英语,第二为西班牙语,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如马来西亚等)。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
历史沿革
上古
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可见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一。
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秦朝重新统一之后,进一步规范了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
可能你也喜欢:
回族清真寺的特点及作用
回族地域文化:民歌花儿
回族民间文学的来源及历史
回族的语言:小儿锦文化
中古
中古汉语使用于南北朝、隋朝、唐朝和宋朝前期(公元7世纪到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公元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
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
正如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
在这段时间,佛教词语融入汉语,源远流长。
如东汉牟融所著的《理惑论》[③a]和张衡的赋中就已出现佛教词语[④a],甚至此时的皇家公文也能见到佛教词语:据《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记载:汉明帝在给楚王英的诏书中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不到五十字的批语,就用了“浮屠”、“桑门”(沙门)、“伊蒲塞”(优婆塞)等音译佛教名词。东晋以后,佛教盛行,玄学与佛教结合,文人学士大都喜欢谈佛,经常在其诗文中引用佛经禅语,以表情达意。
如《文选》中南朝王中的《头陀寺碑文》是一篇仅一千二百多字的短文,而其中所用的佛教名词竟有五十多个。如“阴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一句中,“法云”、“真际”、“火宅”、“慧日”均为意译的佛词。又“奄有大千遂荒三界”共八字的短句,即有“大千”(“三千大千世界”的略语)、“三界”两个佛词。《广弘明集》中收录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的诗文共26篇,其中《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共2560字,有佛教词130个。
至于南北朝后那些信奉佛教的大文学家,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上,都受佛教的影响,其诗文中佛教术语频频可见。如王维《过庐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中就有“青眼”、“青莲”、“香积”、“上人”、“锡杖”、“檀越”、“趺坐”、“焚香”、“法云地”、“净居天”、“因缘法”、“次第禅”、“一灯”、“身”、“心”等从单音节至三音节的佛教语词。而以写通俗诗闻名的诗人如王梵志、寒山等人的诗中,佛教用语更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如寒山诗:“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又“十善化四天,
庄严多七宝;七宝镇随身,庄严甚妙好。”其中“痴”、“业”、“无明”、“烦恼”、“轮回”、“劫”、“十善”、“四天”、“庄严”、“七宝”均为佛教词。王梵志的诗中,就有可称作佛教专用名词的一百二十个左右。
近现代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所代表的标准现代汉语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对外汉语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应专业为高等院校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文化修养且能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师,为旅游和各类涉外部门培养导游和翻译人才。
可能你也喜欢:
藏族的传统节日:藏族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藏历新年
藏族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
鲜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名胜古迹
语言分类
标准汉语
主词条: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狭义的“汉语”仅指现代标准汉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在非表音情况下,仅指现代白话文的书面语,其他的方言白话文不能作为书面语。中国的中小学中教授汉语的文字、语法、文学等的科目叫语文、中文、国文等,都是汉语文的称谓。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语文课,以普通话(国语)授课;在香港和澳门因通行粤语,所以学校会以粤语授课。中国大陆、中国港澳的“普通话”、中国台湾的“国语”、海外华人华侨的“华语”大体上是相同的,只在个别字词的读音上有些微区别。此外,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是以繁体中文为主要文字的地区。
中国的语言学家多认为汉语是一种单一的语言,但国外部分语言学家和中国国内的一些语言学家以及一些地方主义者认为汉语作为一个语族是官话、粤语、吴语、闽语、客家话等语言的统称,即汉语是由一簇亲属语言组成的语族,但综合起来看仍是一门语言。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文之一,亦为当今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中国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是广泛使用汉语的国家。在中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而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作为非法定的行政用语。很多国家都开始将汉语列为第二语言,加入授课内容。
汉语方言
主词条:汉语方言
在2007年的国际认证ISO639-3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把汉语分为13种方言,闽东方言(cdo)、晋方言(cjy)、官方言(cmn)、莆仙方言(cpx)、徽方言(czh)、闽中方言(czo)、赣方言(gan),客家方言(hak)、湘方言(hsn)、闽北方言(mnp)、闽南方言(nan)、吴方言(wuu)、粤方言(yue)。
目前,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普通话(国语)为通用语言,同时在两广(中国广东、中国广西)地区、中国香港与中国澳门等地区以及部份海外华人以粤语作为通用语,另外使用潮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吴语等或其他家乡语言(汉语)的人会使用自己的母语作为交际通用语言。
语言文字
主词条:汉字、繁体字、简化字
汉语作为以语素文字为文字系统的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而汉字在表音上面更富于变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袤的领土疆域内,汉字的读音有一定因时因地的变迁,并导致方言的产生。但是汉语书面语言规范,消除了因为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白话文运动之前所使用的书面语叫做“文言”,是一种以上古汉语所使用的以“雅言”为基础的书面语。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虽然文言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大陆的中国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白话文运动之后所推动的书面汉语通常被称为“白话”,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现代书面语。
文言文在古代的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是官方行文的标准,而现时东亚国家使用文言文亦可交流,但是这种传统的语言因为使用者越来越少,而改为使用现代文体,及学习外语来交流。
可能你也喜欢:
藏族重要节日之一:喝酸奶子的节日
藏族的女性节日:吉祥天母节
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