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中不光有世界知名的名胜古迹,还有一些闻名遐迩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分别有餐馆、小吃、茶以及穿戴。这些老字号都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技艺。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北京老字号餐馆的文化就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餐馆
东来顺饭庄
创建年代:1903年
招牌菜:涮羊肉片、手工切羊肉、肥牛、芫爆散丹
东来顺改良了涮羊肉的器具,并以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火力旺的独到之处,成为京城涮羊肉之冠。
鸿宾楼饭庄
创建年代:1853年
招牌菜:烤鸭、红烧牛尾、红烧蹄筋、沙锅羊头
鸿宾楼是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会各界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
烤肉季饭庄
创建年代:1848年
招牌菜:烤羊肉、炸亨大虾、鸡米海参、松鼠桂鱼
烤肉季主营北京烤肉和清真炒菜。“烤羊肉、观景、赏荷”被视为烤肉季烤肉“三绝”。
畅饮
信远斋:酸梅汤
创建时间:1740年
信远斋的酸梅汤按照清宫御膳房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每到夏季,用特制的木冰箱冰镇酸梅汤出售。酸甜香浓、清凉爽口。
吴裕泰:茶
创建时间:1887年
徽州歙县人吴锡卿创号,自采、自窨、自拼,形成了香气鲜灵持久,汤色清澈明亮的独特茶口味。如今还推出花茶、抹茶冰激凌,秒杀洋快餐。
小吃
稻香村
创建时间:1895年
南京人郭玉生在前门大栅栏的“稻香村”食品店。由于制作精细考究,甜咸相间,一反北方食品味重色深的习惯,很快赢得北京人喜爱。如今仍售卖各式糕点熟肉。
王致和
创建时间:1669年
王致和是安徽仙源县举人,1669年进京会试落第滞留京城,为谋生计做起了豆腐生意,“王致和”臭豆腐以其细、腻、松、软、香倍受钟爱。
穿戴
瑞蚨祥
创建时间:1876年
1876年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雒川在大栅栏开店,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经营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
盛锡福
创建时间:盛锡福始创于1911年
王府井大街盛锡福帽店是北京着名的老字号,最早它是天津盛锡福总店的一个分号。盛锡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着称。
戴月轩
创建时间:1916年
戴月轩笔店创始人姓戴字月轩,每制作一支湖笔要经过多道工序,达到内优外美、笔头尖、齐、园、健四大特点,支支有笔锋,深受书法家和画家的信赖。
你可能也喜欢:
百年繁丽街景:上海老街
世界著名的沿海城市文化
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上海弄堂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远在3000多年前,北京地区即成为周朝的封国--燕国的都城。汉唐以后,为北方重镇,成为当时经济贸易的枢纽。公元1125年,金灭辽后,正式在北京建都,称中都城。此后,元、明、清三朝,均定都北京,使这里成为全国政局、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作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多民族文化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人文景观,而其中“老字号”商贸文化现象,就是这人文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字号”的诞生,源于商贸的兴盛。明定都北京后,永乐年间修筑了“内城”,嘉靖年间(1553年)又加筑了“外城”,基本形成了北京数百年的城市格局。
当时,大运河航运直达城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全国客商云集而至,形成了以“西单、东四、鼓楼前“为闹市的商贸中心。
据《明宣德实录》记载,为活跃京城商贸,曾从南京动迁2.7万商户,于前门、鼓楼等地“招商居货”,建店置铺,使各地商货于京产销。如今的苏州胡同、镇江胡同、陕西巷、山西街等,这些自明初至今未改的地名,印证了这一举动。这时一些间铺的“字号”也随之产生。据传,由明宰相严嵩写匾牌的“鹤年堂”药店、“六必居”酱园,是至今仍经营的“老字号”,已有近500年历史了。
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北京的商贸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如今驰名中外的老字号:“月盛斋”“清真酱牛羊肉马家老铺”、“烤肉宛”清真饭庄、“同仁堂”药店、“马聚源帽店”、“荣宝斋”及“湖广会馆大戏楼”等,均在那一时期声名渐着,且数百年不衰。北京800多年特有的古都经济中心的优势,使众多老字号得以生存发展,成为全国老字号着名而集中的地点之一。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你可能也喜欢:
全面解析:重庆码头文化
重庆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八版锣鼓
历史悠久的重庆秀山花灯文化
源远流长的重庆戏曲文化:川剧
北京作为数朝古都和新中国的首都,历代名人几乎都在这时留下了踪迹,而许多“老字号”都与这些历代名人有着种种干系。远至封建时代的皇帝重臣、学人名士,近到当代的国家领袖、社会名流,都为“老字号”增添了独有的色彩,使北京的“老字号”,成为“京城文化”的一脉。一些“老字号”,已经编成了书,演成了戏,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老字号”已成为北京的特色文化现象。北京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汇的大都市,北京的“老字号”并非“土生土长”。
大多数“老字号”都是山南海北、全国各地的人在京创建的,他融汇了各地、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大商业”景观。这里既有苏杭的绸缎、安徽的茶叶、江西的瓷器、广州的海货,也有山东的饭馆、东北的烤肉、山西的药店、山东的糕点。无论何方人士,来到京城,不仅能寻找到家乡特色的“老字号”。
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号”,汇聚成了京城“老字号”大商业文化的魅力。“老字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创出了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一种知名“品牌”。这种“老字号”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含金量是难以估算的。过去,北京人有“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一说。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可惜,对“老字号”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曾一度将这些老字号更名换姓,其经营特色也被“批判”掉,使“老字号”受到惨重损失。
新时期以来,大部分老字号都恢复了原名,各自挖掘传统品牌优势,走上发展之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老字号”的继承和发扬,做了积极大量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老字号”的市场竞争优势,正越来越显现。
开展对京城“老字号”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老字号”的特色经营之道,激发“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让“老字号”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