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地理及文化的形成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3804人在看

  中国是一片辽阔的疆域,它的背景地理是有历史沉淀而成,人类的发展及生存与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相互关联。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在中国的土地上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气候都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下面的北京文化带你了解背景地理及文化的形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1、文化与地理环境
  黑格尔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将世界按地理特征区分为三大类型:干燥的同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与海洋相连的海岸区域。

  所以,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为活动在它的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战,也就提供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性格。试想,愚公的精神不就成就于太行王乌二山吗?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当然会对人类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可以说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地理环境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不再会有挖土搬山的当代愚公。但人作为自然体,决不会脱离自然,也不会完全不要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和人类始终关系密切。象我们现在的生态平衡,就是如此。

  2、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国疆域辽阔,从最东的黑龙江流域与乌苏里江会合处到最西的帕米耳高原间约有5200公里,从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到南海的曾母暗沙约有5500公里。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走势,以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同时又有很多东西走向的山川,把中国疆域自然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历史上,也就形成了地域文化,象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

  中国的疆域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地理环境也发生着变迁。象“中国”一词,最早就是指中原的诸侯国家,随后就以中原建立的国家政权向外延伸。在地理上,中原古时多湖泊,上海在宋朝时还未出现。黄河是向东南入东海。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不远,季风气候发达,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象河南古时气候温暖,有大象在此生活,所以为“豫”,同样,蒙古高原上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沙尘暴、黄泛区只是以后的事情。

  你可能也喜欢:
  舌尖上的维吾尔族饮食文化
  维吾尔族诺鲁孜节新的一天
  历法是什么,回族在历法方面的成就
  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辽阔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向、稳定
  中国地理两大特点:一、以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为发祥地的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北有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西北万里黄沙,西南是最高、险、峻的青藏高原,东南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二、疆域内回旋余地大,跨纬度长。南北迁移的空间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动乱,都有着广阔的缓冲回旋余地。这样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相对封闭的内陆区域使文化有着内向性特征。中国古人喜欢山,对大海很少了解。哲学家很少有出海的经历,水的概念仅限于江河。

  例如:象老子,孔子都没出过海。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还有人写水“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帆一片日边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反,对山崇拜有加,拜五岳。皇帝祭泰山。丝绸之路多为外国商人,唐宋对外贸易也是如此。所以,以自我为中心,四海为天下的天朝王国、中央帝国就是我们古人的中国形象,蛮夷是不屑与交往的,也就没必要到外面去。回旋余地大,是中国文化相对稳定。

  (2)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延续性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外部世界很难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我们很难出去,外面的也很难进来。丝绸之路之所以伟大就是它是中国古代通向外面的极少数通道,并且从这个通道上来的外人毕竟还是少数。外来民族的征服也是由于自然屏障的作用很难凑效。所以,中国文化没有遭遇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厄运。这从客观上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跨纬度大,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限,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使中国的农业的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有了稳定保障,从而使文化发展呈现出稳定延续的特征。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仍然重中之重。

  (3)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着相对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驳杂,由大江、大山、沙漠、沼泽、森林而形成了内部相对不同的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河流多东西走向,所以东西行易,南北行难。长江、黄河成为天险。大运河就是因此而凿。三国鼎立就是划地而立,分江而治。因此而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小王国”,相对有别的区域文化。也就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起来。秦国有虎狼之喻,荆楚有披发左衽之风,鲁宋有礼乐之俗等。因此,长江流域,山东半岛,四川盆地岭南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你可能也喜欢:
  土家族中特色文化:傩愿戏
  土家族吊脚楼悠久的历史文化
  土家族文化象征:土家族服饰
  追求快捷方便的美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
  1、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1)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中国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气候,也为中国人发展农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丘陵约占三分之二,盆地和平原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大部属温带,亚热带区域也不小,最北部伸入亚热带。完备的气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条件。同时,中国南北两大水系,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2)农业为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中国人重视土地。在中国文明诞生之初,先人们都是因河而居,在土壤肥沃的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流域生活生产。这两大流域为中国人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源。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了。土地就逐渐成了中国人生存的根本。在长期的农耕中,对土地的重视达到了崇拜的程度。“面向黄土,背朝天”就描绘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状况。黄帝有人又将其称为“黄地”,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黄土地就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象征。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的封建社会之所以长达两、三千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业经济始终是主体,是社会的经济基础。重视农业,严厉抑制其他妨碍农业发展的生产形式。春秋战国,竞相提倡“耕战”之策,秦汉以后,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农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制作、农书的刊行,被视作社会大事。历代皇帝都坚持“重农抑商”“重本抑末”为理国之道。北京先农坛就是朝廷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推崇的地方,天子和大臣们每年都要到这里举行“亲耕”的仪式。农民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士、农、工、商”。

  (3)中国的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时代的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合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使得农民与市场脱离联系,他们就在自己狭小的范围内生产生活。一个村民,他最大的活动范围,不超出他临近的集市。他只会围绕着自己小块的、不会移动的土地活动着。因此,他的活动范围非常狭小,他的视野也就局限在自己小小的乡村之内。这也就使得小农在生活上、思想上与世隔绝,目光短浅、思想狭隘。

  小农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使个体农民之间在经济上没有任何必要的联系,分散、独立是其存在的特征。这样,广大的小农就缺乏联结成为一个阶级的内在的经济联系。所以,严格意义上,农民并不是一个阶级。有时就像一盘散沙,在思想上就体现出了分散性和自私自利性。

  你可能也喜欢:
  色彩丰富的维吾尔族服饰
  壮族黑衣壮传说及传统习俗
  壮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
  妙趣横生的壮族酒文化

  2、农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中国农业经济的这些特点,使小生产单薄脆弱,小私有这种所有形式总是处于分化状态,就造成了农民阶级的保守性。他们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胆小怕事、不敢有所作为、害怕社会变革、对事物反应迟钝。黑格尔曾说过,“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把他们卷入了无穷的依赖性之中”。而这种依赖性,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延续的历史时间特别长,中国传统文化也就体现出超稳定性、超延续性。

  (2)务实精神。小农们面对的是“一亩三分田”,要做的就是“政事日用”吃饱穿暖,有点小小的财产,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因此,耕桑稼穑的社会实践,使他们经验务实,不想信宗教的狂热,最善于处理实际事务。“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稼穑”。

  (3)循环论、恒久意识。在小农的生活中,由于范围狭小,又依赖于固定不变的小块土地所以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历史的变迁,只不过是王朝的更替,“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就形成了圆圈式的循环论。

  3、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形态的长期对垒
  在黄河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生活着逐水草而生的彪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以畜牧狩猎为生,其生产水平和社会文明都低于中原农业文明。但游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使他们体格健壮、凶猛好战、具有很强的进攻性,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常常为了掠夺人力、财物不断南下,侵扰和劫掠农耕区。农耕区是建立在巩固的土地基础之上,所以稳定和安宁是其发展的前提,中原历代皇帝都不断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

  这两种不同的经济生产形态,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人农耕人是处于被动防御之中。于是就修建了长城。秦简公为第一人,其失事孙秦始皇,第一次将中国长城联为一体,其位置比现在的明长城还要向外推进500到1000华里。长成就成了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长城是用来防御的,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抵抗外侵的强大精神力量。但是,这种力量是内向的,是防御式的。因此也就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延续性。

  你可能也喜欢:
  壮族舞蹈文化及传承与发展
  苗族刺绣的起源、特点
  苗族文化:苗族医药起源及发展
  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多朗舞

展开全文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测你八字命定的财运、感情、事业:
八字精批

相关推荐

2025年1月20日领结婚证好不好 这天领证寓意好不好2025年1月21日开业好不好 日子怎么样2025年1月30日结婚黄道吉日 适合结婚嫁娶吗苏珊米勒 今日星座运势查询2025.1.162025年2月结婚黄道吉日有哪些日子2025年1月26日适合结婚吗 今天是良辰吉日吗

编辑推荐

网友热门关注话题

八字批解从八字看你的人生轨迹2024年运势详批旺夫相今日财神方位近期你有桃花运到来吗本命年八字格局你的属相今年运势如何是什么阻碍了你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