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粽子一般是端午会吃的,不过据说夏至的时候,在古代也能见到这种食物,因此就有人猜测这是一些地方的特有风俗,不过到了现代,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了,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呢?本篇就给小伙伴做个简单的分析,希望有所帮助。
为什么夏至往湖里扔粽子
其实在古代,北方的端午节最早是来源于夏至的,那时会有夏祭活动,适逢小麦收割,祈祷丰收,妇女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一些地区也有吃粽子的传统,由于夏代太阳历中的端午和夏至是同一天,而五月五日又被称为恶月恶日,为了驱虫害虫,消灾避难,所以又附加了很多内容,如挂艾草,喝雄黄酒等,同时也把夏至的习俗挪到了端午,因此如果见到有人在这个节气往湖里扔粽子,可能是习俗的遗留,因此也是合理的。
吃粽子的来历
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原本是楚国的贤臣,因遭人陷害,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了,即使在外漂泊,当他听到故国被侵略的消息时,仍然痛心疾首,于是在五月五日这天,怀抱大石沉入汨罗江。百姓们得知消息后,跑到江边悼念,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躯体,有人往家里拿了饭团投入水里,于是后来变成了粽子,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种食物,和亲人朋友一同分享。
有何注意事项
①粽叶可以去山里采摘,或到市场上采买,这类食物讲究新鲜,因此不宜一下子准备太多,可根据人数来制作。
②老人小孩不建议食用过量,因为它主要成分是糯米等材料,怕消化不良,不可贪食。
③夏天温度高,细菌容易滋长,粽子最好煮熟了吃,没有食用完毕的需冷藏起来。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