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气,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比如三伏天等,其实这些名字都是有来由的,我们只要掌握了它背后的含义,了解一下推算方法,就能增加对这套历法的知识储备了。下面就来通过一句谚语为大家简单讲讲。
夏至入伏冬至数九对吗
这是不对的,完整的谚语内容是:“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
它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按照干支纪年法,每十天为一庚,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转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如果说入伏的大约时间,可以说是夏至日后20至29天之间。
至于后半句同理,也就是说从冬至节气后,第一个壬日才是数九的开始,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也就是从“一九”到“九九”的过程,在这八十一天之中寒极转暖,寒消暖长,天气会逐渐变冷再变暖和。
有什么寓意
这是我国古代人们总结的,独特的观察气候的方式,它记录了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阶段,而且还能从中看出是如何变化的,这在没有日历的时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反应了老百姓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向往。
有哪些相关农谚
1.遇到伏旱,赶快浇灌。
2.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3.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4.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5.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6.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7.干冬湿年,湿冬干年。
8.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冻得百鸟乱叫。
9.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