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当中,说起冬至的时候人们都会想起的就是冬至的时候在北方会吃饺子,而在南方则会吃汤圆,那么2020年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呢?冬至主要特点是什么呢?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分析吧!
2020年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
1、忌出游
冬至后白日渐长,阳气始生,须安息静养,所以有冬至忌出游的说法。
2、忌晚睡
湖州地区,冬至日忌讳老人和小孩子睡得晚。当地人认为冬至这天晚上阴气最重,而老人小孩阳气不足,必须要早睡避开,否则不利。
3、忌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
4、忌不吃饺子
在河南一带,忌冬至不吃饺子,否则会冻掉耳朵,且对农事收获不利。有谚语:“冬至不过冬(指不吃饺子),扬场没正风。”
5、忌晚上出门
冬至的晚上不宜出门,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冬至时,气温降低的比较快,早晚温差很大,所以冬至夜很冷;二是因为冬至是我国地区,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所以即使白天出门,天也很容易就暗下来,如果不做好准备会增加夜游的危险;三是因为冬至属于祭祀节日,所以有一些民间说法,比如冬至夜晚的阴气太重。比如冬至这天是盘古开天之时,所以万恶无首,天地遨游,所以夜晚出门对人不利。
冬至节气的主要特点
低温,气温越来越低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昼短夜长,白昼日渐增长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但在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所以冬至等于是一个分界点。冬至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