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从古时到如今还在流传的节日和节气,而在清明的文化当中有的地区会吃青团,那么2021年清明为什么会吃青团呢?清明节气文化内涵意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探索这个重要的节气吧!
2021年清明为什么会吃青团
清明前后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食品应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青团是采用青艾(有的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流传到了现代,人们食用青团更多的是应令尝鲜,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清明节气的文化内涵含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