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的起始日期从7月17日本周二开始进入初伏。进入三伏天大家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如何养生。那么大家该如何来养生呢?一起和老黄历来聊聊五行养生之道吧!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2018年三伏天从2018年7月17日开始
2018年三伏天时间:共计40天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初伏,20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初伏,10天
三伏天养生之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三伏灸是广受好评的传统中医疗法,但并不能包治百病,它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三伏天养生之食在伏天
入伏后,除了“暑邪”这个“罪魁祸首”外,还有“湿邪”这个“幕后杀手”,即所谓的“湿热交加”,“暑必夹湿”。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所致。
三伏不食凉
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所以说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吃凉,否则就容易让更多寒气进入,原有的寒气又排不出来。同时人体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温度也偏高,冰冷、寒凉之品入于胃肠道,容易引起胃肠痉挛,出现腹痛、腹泻等表现。
其实热饮比冷饮降温能力更强,接近体温的热水或热茶是最好的选择!
三伏天,此时人的阳气蒸腾向上向外,也是体内一年当中最为空虚和阴寒的时候,形成天热地寒,五行是肺热脾寒,肺为金,脾为土,应土生金,现土寒不足,无法养肺,故造成肺热。所以,长夏养好脾土,才能生好肺金,秋天肺不闹事啊。
应天养生之道,是顺势而动,人体气血从内向外推开,我们可借此力,把经络,脏腑,筋骨,骨髓中的寒邪,湿邪,淤血,毒素,宿疾,痼疾,顺势排出体外,给身体做个透彻的大扫除。一年只此一次机会,把握以下几点。
一、从现在一直到立秋,每天要在下午3点以前,有一次出透汗的过程。(老人可早起喝热茶热水出汗)一般运动即可达到二、管住嘴,忌一切寒凉食品。否则寒伤及脾胃!
三、忌寒气、控制人造北风空调,否则寒邪入里,病患无穷!
四、忌过度劳累操心,心平气和。伏养心志,心为火可生脾土!
五、忌晚睡熬夜,早起不厌阳光。养足肝血,以免肝木克脾土!
三伏天吃什么
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1、多吃苦味食物。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一个人的健康与五行的平衡息息相关,有些人没有大病,但确天生体质较弱。天不怜人人自怜,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去改善,健康体魄自然来!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