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2017年9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秋分节气,这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秋季,气候凉爽而干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秋分时节留下了不少描绘美景、抒发感情的诗文,民间也有不少应节的习俗,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问:2017年的秋分是什么时候?
答:2017年的秋分节气始于9月23日,止于10月8日。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按农历来讲,秋季始于立秋,止于霜降,而秋分正好将这一季的平分。在秋分这一天,昼夜时长相等,秋分过后,日子就要昼短夜长,由热转凉了。
如林语堂所言,秋分时“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份宜人在古诗词中也随处可见,唐朝贾岛在《夜喜贺兰三见访》中就提到秋分夜的情境,其中颔联言:“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松林白鹤,泉水叮咚,风吹云散,皓月当空,恬淡怡然。
宋人谢逸《点绛唇》云:“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凉风习习,月光如水,桂香扑鼻。宋人杨公远《三用韵十首》:“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间。”月光下,依稀能见到桂影,嗅到桂香。
天气虽然宜人,但秋分的某些物候还是会触动诗人细腻的神经。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摇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合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诗从首联至颈联描写秋分的特点,皆是布景。最后诗人突然看见南来的大雁,顿感心惊,怅然时光飞逝之情溢于言表。
大雁引发的还有游子的思乡情。古时交通不如现在发达,秋天,在外的旅人就要考虑启程归家了。大雁飞归,自然能引发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惦念。明人孙作在秋分夜听到了大雁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需要借酒排解:“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而庾信则将思乡上升到思念故国:“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庾信本是南方梁朝的官员,奉命出使北方的西魏,但其间梁朝被西魏所灭,庾信不得不留在北方。秋分时节,看着衡阳雁渡黄河南归,诗人生发出想像大雁一样南翔,重返故国的强烈愿望,但庾信最终还是老死北方。
淹留他方的游子在“慊慊思归恋故乡”之时,亲人也在家乡思念游子。只不过引发思念的是另外一种候鸟——燕子。燕子春分来,秋分去,被称为“司分者”。清人紫静仪的《秋分日忆用济》言:“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希望在外的游子早日启程归家,不要等到大雪纷飞,耽误了归期。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周礼·春官》注疏言帝王“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即指帝王祭月的仪式。帝王祭月的礼俗一直传承至后世。宋代有《大观秋分夕月四首》就是描绘帝王祭月的场景。
老百姓在秋分则是拜月、赏月。只不过由于秋分不一定有圆月,为了不煞风景,后来赏月的日子就移到了中秋——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此外,汉代开始,确立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日,社日即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个日子通常在秋分前后。
若秋分与中秋、社日三个日子重合,在古人看来则是难得的良辰吉日。宋人刘颁《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就描绘了这样一个日子:“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人们在这一天整夜饮酒庆祝,因为他们认为社日饮酒可以治耳聋。饮酒之余,人们还击壤游戏。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