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佛学入门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佛门的法器了,但凡寺院内都有用于祈祷、供养、修行、法会等佛事的法器,高僧身上所佩戴的佛珠、锡杖、钵等都属于法器,当然还有一些佛教的工艺品也不外乎为法器。那么今天小编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比丘六物都包括什么,不知道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
最初佛教出家者之特征系以三衣一钵为代表,故将三衣一钵视为神圣之物。至于qi物、八物则为后来所增加者。僧尼生活中一切靠他人布施之理由,主要即是为使出家人之欲望减少至最低限度,故规定不可携带其他物品。此类用具于比丘临终时均须交与看护者。
除佛教僧侣外,印度古代其他教派之出家修行者亦有类似作法,以之为对治世俗欲望之道,据数论派所依据之经典金七十论卷下载,出家者所宜持之资具计有四种,即:三杖、澡灌、袈裟、吉祥等。其中之吉祥指灰囊、天目珠、三缕缨身、诸咒术章句、以一长草安于顶髻上,称为吉祥草;此五者能去除不净,故称吉祥。若以五种吉祥加上前三种,则共为八种资具。
此类有关出家僧尼生活资具之规定,至后世亦被持守,然所制定之资具种类间有删增,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所载,参禅行者,将入丛林,必须先办资生顺道之具,即:三衣、坐具、偏衫、裙、直裰、钵、锡杖、主杖、拂子、数珠、净瓶、漉水囊、戒刀等十五物,此皆为增长善法之具。
又上述六物、八物等之形状、材料、制法均有极严格之规定,而以远离华美及贪欲,为其一贯精神。至于漉水囊,则是为恐僧侣误食水中之虫而备者,亦是基于不杀生之精神而来。
此外,六物中,仅可携持一组,其余称为长物、余长物(梵atireka,规定之外之所有物),仅可于十日内携持,若超过此限期,则犯戒。[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七、十诵律卷二十八、善见律毗婆沙卷七、四分律卷四十一、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十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释氏要览卷中](参阅‘十八物’、‘僧物’)
你可能也喜欢: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佛教如何拜师父,正确的拜师父仪轨
佛教的基本见面礼:合十礼的寓意何在
佛教礼仪的起源,讲述佛家之礼的缘起
佛教之制,比丘(受过具足戒的男僧)必备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罗僧(中衣),三、安陀会(下衣),四、波咀罗(铁钵、木钵、瓦钵等),五、尼师坛(坐具),六、骚毘罗(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虫),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标举之。
指六种物品。全称比丘六物。为僧尼不可或缺之生活资具,并为佛制所允许私蓄之物。即:僧伽梨(大衣)、郁多罗僧(上衣)、安陀会(中衣)等一组,以及钵、尼师坛(敷布坐卧之具)、饮水所用之漉水囊等六种,此称六物。若略去后二者,一般称为三衣一钵。若加裁缝用具之针、筒,则为八物。
初制意钞云,物虽轻小所为极大。出家慈济厥意在此,今上品高行,尚饮用虫水。况诸不肖焉可言哉,四分不得无漉袋,行半由旬(二十里也)无者僧伽梨角漉二漉法者。萨婆多云,欲作住处,先看水中有虫否。有者作馀井,犹有者舍去,凡用水法,应清净者。如法漉置一器中,足一日用,令持戒审悉,漉竟著净器中。
向日谛视看。故有者如前说(即作馀并舍去)然水陆空界,无非皆是有情依处。律中,且据漉囊所得,肉眼所见以论持犯耳。三作囊法多论,取上细□一肘作囊(此间宜用密练绢作)僧祇,虫太细三重作,四作漉水袋。如杓形,若三角,若作宏□,若作漉瓶,若患细虫出。安沙於囊中,漉讫还著水中(此是私用者,若置於众处,当准寄归传式样,用绢五尺,两头立柱。
钉钩著带系上,中以横杖撑开,下以盆盛等)钞云。今有不肖之夫,见执漉囊者言,律学唯在於漉袋,然不知所为处深,损生妨道者。犹不畜漉袋,纵畜而不用,虽用而不泻虫,虽泻而损虫命,且存杀生一戒。尚不遵奉,馀之威仪见命,常没其中(不加受者,轻小物故,或常持故,如律无者。不得行半由旬是也)昔孤山尝著漉囊志。乃云,悬於草堂,以备法物之数,如用之则未能也。余谓中庸子,知教孰不知教,来者幸无取焉。
【结束语】智论云,受持禁戒为性,剃发染衣为相。然浊世凡庸,鲜能修奉,且凭仪相。用光遗教,茍内外都亡,则法灭无日。愿诸上德,同志持危,即华严云,具足受持威仪教法。能令僧宝不断,受佛遗寄,得其人矣。
你可能也喜欢: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佛教如何拜师父,正确的拜师父仪轨
佛教的基本见面礼:合十礼的寓意何在
佛教礼仪的起源,讲述佛家之礼的缘起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