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了解完潮剧的由来以及潮剧发展的历程之后,都会想要看看潮剧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剧目都有什么,从而可以更完整的去了解整个潮剧的发展。但是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剧目开始看起,接下来潮剧文化,小编就介绍了这些潮剧经典剧目,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记》(演蔡伯皆赵五娘故事),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宋代南戏已把它搬上舞台,明代徐渭《南词叙录》中所录的早期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就是演“伯皆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故事。可惜这个被称为“戏文之首”的早期剧本,没有流传下来。
现在见到的《琵琶记》,是元代末年浙江人高则诚(高明),根据《赵贞女蔡二郎》重新编写的。明清以来,《琵琶记》在各地演出中,经过不断的修改,不同的刊物刻本不下数十种,其中保存、或接近高则诚原本(即元本)的,有陆贻典钞校的《新刊元本蔡伯皆琵琶记》(简称陆钞本),和嘉靖刻本《新刊巾箱蔡伯皆琵琶记》(简称巾箱本)两种。
而揭阳出土的这个抄本,结经专家考证,认为是继陆钞本和巾箱本之后的第三种“元本”,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是“琵琶记现存最早的舞台演出本”,“对研究《琵琶记》的版本、文学、唱腔、表演各方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出土的《刘希必金钗记》(即《刘文龙》,演刘希必与发妻萧氏的故事),是一个在《永乐大典》、《南词叙录》等史籍记载已佚的宋元南戏剧本。写本的末页有“宣德七年六月口日晨胜寺梨园置立”字样。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七年,即公元1432年。
定本的全题是《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刘希必金钗记》是剧本的全称;“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是书坊广告性的文字,元明小说戏曲刊物刻本,常在首页上刊上这类广告式的文字。这段书坊广告的文字也抄在这个写本上,说明这个写本来源于刊物本。
这虽是一个写本,但从文献价值上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样元南戏剧本,在宋元时未有刊刻本流传。明初编纂的《永乐大典》,抄录有宋元南戏三十三本,但已散失。现在见到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是嘉靖年间重抄本。
而出土的《刘希必金钗记》,就是继《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之后,第四本宋元南戏剧本。这是从文献价值来说。如果从文物意义来说,“是迄今所现的戏曲剧本中,无论是刊印本或是手写本,都是时代最早的第一个古本”,比被认为我国年代最早的戏文刻本明代成化年间刊物的《白兔记》,还早三十多年,在我国戏曲文献宝库中,是十分珍贵的海内孤本。
三块宝石:《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
你可能也喜欢:
沪剧的起源何在,沪剧是哪里的地方戏剧
茅善玉简介资料,沪剧茅善玉精彩唱段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