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英勇悲壮的反抗斗争历史文化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1813人在看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道理,因此,在每一个民族里都会有那么一些英勇悲壮的反抗斗争史的存在。
  那么,你可知,在阿昌族文化里,他们又有怎么样的反抗斗争史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族源上与彝语支各民族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即他们均出自古代的氐羌族群。秦汉时期,由于部落间的征战,羌人逐渐从西北青海、甘肃等地陆续迁入西南地区,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与当地土着相互融合,并不断分化,形成了西南地区的氐羌系各民族。

  有关阿昌族先民的记载,始见于唐代的汉文献,《蛮书》卷四说:“寻传蛮,阁罗凤所讨定也。俗无丝绵布帛,披波罗皮(虎皮)。跣足,可以践履榛棘。持弓挟矢。射豪猪,生食其肉,取其两牙,双插髻傍为饰,又条皮以系腰。每战斗即以笼子笼腰,如兜鍪状。”又卷三说:阁罗凤“西开寻传,南通骠国”。骠国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

  《南诏德化碑》又有“西开寻传,禄郫出丽水之金”的记载。丽水,即伊洛瓦底江,禄郫,丽水支流,即泸水县境外的小江,小江自片马、岗房、古浪边境向西北流入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恩梅开江。大概在南北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寻传蛮”中的大部分迁移到澜沧江上游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极少部分仍留住在雅砻江与金沙江合流地带。

  这一时期阿昌族先民处于以狩猎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采集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蛮书》卷四说:寻传蛮妇女“入山林,采拾虫、鱼、菜、螺、蚬等归啖食之。”清·董善庆《云龙记往·阿昌传》记载,在澜沧江流域的阿昌族先民取代摆夷后,遂成为境内各部“岁贡以为常”的强大部落。

  当时云龙境内的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今澜沧江以西的表村、旧州、漕涧一带。阁罗凤西开寻传,置寻传于统之下,并移西爨白蛮20万户于滇西,大批移民带着洱海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进入寻传之地,客观上促进了寻传地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云龙记往》云:“往来商贾,有流落为民者,教夷人开田,夷人喇鲁学得其式,此夷有田之始也。”又云:“始自知岁月,以十二月为岁者。”文化上对寻传蛮也有一定的影响,《南诏德化碑》说:“革之以衣冠,化之以礼义。”这一时期,汉人、白蛮在阿昌地区行商获利,不断随商迁来。阿昌族先民受客商的侵利,一部分向西南迁徙,一部分留在原地。

  留在原地的阿昌族先民与内地迁来的汉族、白族等交错杂处,不断接受了汉族和白族先进文化,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其他民族自然融合。至清初,汉文史料对留居云龙地区旧州、漕涧、泸水县赶马撒一带的阿昌族先民还有记载。雍正《云龙州志》卷五《风俗·附种人》说:“阿昌,俱以喇为姓,性驯顺,受土官约束……秋末农隙,腾、永背盐者多此类。”

  又卷三《疆域志·附形势》说:“赶马撒自旧州迤北三十里至苗委山,转西,越涧攀崖三十里,至汉洞寨,接邻浪宋,又三十里至赶马撒,亦阿昌种彝八十余家。西北为鲁戛……漕涧,在州治之西南,平坦开广,中分四寨,为早竹,为苗丹,为丹梯,为戛窝……余寨相去五六里不等,俱阿昌彝种,约数百家,其人略驯,勤耕凿。西过潞江,乃茶山野人界……”

  至近代,云龙境内的阿昌族大部分融合于汉族和白族之中,但少部分地区如漕涧坝子仍有近两千多人在语言和文化心态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某些特点,由于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这部分阿昌族不敢承认自己的族别。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落实,有关部门根据这部分人的申请,经过民族识别批准恢复为阿昌族。唐代少量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东泸水(今雅砻江)流域与魔些江(今金沙江)合流地带即今四川盐边至云南华坪、永胜县一带的寻传部落与“乌蛮”、“麽些”杂居在一起。

  你可能也喜欢:
  二月春社是什么,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土族别具一格的饮食习惯
  羌族特色饮食:洋芋糍粑待客之道
  苗族酒文化,苗族饮酒习俗

  至元明时期,这一带的寻传部落被称为“峨昌”,正德《云南志》卷十二北胜州(今永胜县)说:“境内之夷七种:弥河白蛮……峨昌诸蛮也”,近代这一带不再有“蛾昌”,亦当于明朝后期融合入当地彝、白或纳西族中。

  另一部分早期西迁的阿昌族先民,于公元15至16世纪已部分定居于保山地区境内和德宏州陇川、梁河、盈江一带。《元史·地理志》金齿等处宣抚司条说:“其地在大理西南,澜沧江界其东,西与缅甸地接,其西土蛮凡八种:曰金齿、曰百夷……”“南赕,在镇西路(今盈江县)西北,其地有阿赛赕,白夷、峨昌所居。”

  《元混一方舆胜览》说:“麓川江(今龙川江)出萼昌(即峨昌),经越赕(今腾冲)傍高黎贡山,由茫施(今芒市)孟乃甸入缅中。”龙川江发源于今泸水县和云龙县西部地带,亦今澜沧江西部。这一带有“萼昌”,所以说“麓川江出萼昌”。又《招捕总录》说:“至元十四年……时大理路蒙古千户忽都……奉命伐永昌之西腾越(今腾冲)、蒲骠(今保山市西南部)阿昌、金齿之未降部族,驻南甸(今梁河县)……”即在今保山往西腾冲、梁河一带都有“阿昌”即“蛾昌”与“金齿”(傣族)杂居。

  元朝时期的“阿昌”、“蛾昌”即南诏时期的“寻传蛮”。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云龙州志说:“境内多蛾昌蛮,即寻传蛮……”明朝时期的“峨昌”(阿昌)仍包括近代阿昌族和景颇族载瓦支在内。随着各地峨昌(阿昌)政局、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近代开始出现了阿昌和载瓦的分化。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六腾冲司说:“境内峨昌蛮,即寻传蛮也。似蒲(布朗族)而别种……又善商贾。妇人以五采帛裹其髻为饰……种秫为酒,歌舞而饮,以糟粕为饼,晒之以待乏。比之诸夷之强悍,则此类为易治也。”这部分峨昌即形成近代的阿昌族。钱古训、李思聪《百夷传》说:“蒲人、阿昌、哈刺、哈社、怒人皆居山颠,种苦荞为食。”这部分阿昌当时分布在今德宏山区和缅甸克钦邦东北部,生产生活条件较《云南图经志书》说到的那部分阿昌落后,即此形成景颇族的载瓦支。

  清初,阿昌族分布在永昌府各地,包括保山县、腾越州和府属各“百夷”土司地一带,保山县西境怒江沿岸,均属阿昌族向西迁移过程中的定居点。乾隆《腾越州志》卷十一记载了分布于户撒地区阿昌族情况,说:“阿昌,一名峨昌……今户撒、腊撒、陇川多此种。”阿昌族进入户腊撒地区,可能略晚于进入腾冲、梁河县。又嘉庆《重修一统志》腾越直隶厅条说:“户撒长官司……与腊撒俱峨昌夷地。”近代至新中国成立,90%以上的阿昌族定居于德宏州梁河县和陇川县的户撒坝以及潞西县的高埂田一带。1988年,成立梁河县九保、囊宋和陇川县户撒3个阿昌族乡。

  阿昌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与诸多民族自然融合。明清时期,由于长期与白族、汉族、傣族交错杂处,交往密切,不断融合于其中。明正统年间,朝廷发兵三征麓川,15万大军进入云南,屯守军伍。接战之后,流散兵丁脱离军籍,长期与各族人民相处,后代多转化为土着。沐英镇滇时,户腊撒变为“沐氏勋庄”,设“赖”氏和“况”氏土司掌管,汉族屯丁大量进入该地区与阿昌族人民共同对庄园经营垦殖。在与阿昌族长期密切的交往中,这些汉族屯丁的后代大部分逐渐融合为阿昌族。

  阿昌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西南边疆,为祖国边陲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840年yp战争爆发后,列强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和瓜分。1875年,我国西南门户盈江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马嘉理事件”,这是当地汉、傣、景颇、阿昌人民对英国主义阴谋入侵我国的英勇还击。1893年英侵略军入侵陇川县时,阿昌族人民参加了各民族的武装队伍,狠狠打击了来犯之敌。

  1900年英侵略军又一次侵入腾冲县明光一带,烧毁村寨,枪杀各族人民,当地景颇、傈僳、汉、阿昌纷纷参加阿昌族土守备左孝臣部队,共同抗击侵略者,左孝臣以身殉职,各民族军民挥洒热血,壮烈牺牲。日本外国主义侵略我国期间,滇西南广大阿昌族地区被日寇铁蹄蹂躏,阿昌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支援抗日部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抵抗日寇的英勇斗争。

  面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阿昌族人民进行了10余次较大规模英勇悲壮的反抗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阿昌族地区、解放整个祖国西南边疆创造了条件。

  你可能也喜欢:
  盘点苗族节日文化大全
  源远流长的回族宗教音乐
  回族的宗教信仰,你知道吗?
  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

展开全文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测你八字命定的财运、感情、事业:
八字精批

相关推荐

孩子缺土和火起名大全 带土火宝宝吉利名字静电鱼 双子座星运详解【周运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苏珊米勒 今日星座运势查询2025.1.172025年2月装修吉日一览表2025年1月动土黄道吉日是哪几天2025年1月26日适合结婚吗 今天是良辰吉日吗

编辑推荐

网友热门关注话题

八字批解从八字看你的人生轨迹2024年运势详批旺夫相今日财神方位近期你有桃花运到来吗本命年八字格局你的属相今年运势如何是什么阻碍了你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