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蒙古族丧葬文化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7133人在看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人死后都要举行葬礼,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习俗的不同,所以每个地方葬礼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蒙古族的葬礼却有很多种类。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丧葬
  旧时蒙古民族的平民百姓,特别是牧区的贫苦人民,其葬礼是比较简单的。人死前,全家人以至诸亲好友都守在其边。死后,全家举哀,通常不设灵堂,不摆供献,不穿孝服,不烧纸,不用音乐,不给亲友通讣闻。但是差不多都请喇嘛念经。死者没有文字遗嘱,仅口头嘱咐牲畜等遗给某人,遗骨送至何处。倘若死于暴病而没有遗言,其子向呼图克图(活佛)求问死之遗志,以便遵守,按照蒙古民族的传统习惯,家中如长辈死了,忌讳说“死了”,应说“老了”,以示尊敬。

  《蒙古秘史》中说:诃额仑知道成吉思汗背着她夺了胞弟哈撒儿的百姓是,很不高兴,在忧闷中“老了”,也就是说“死了”。可见蒙古人使用“老了”这个字眼的历史是很长了。喇嘛死了,也不准说“死”,而称“圆寂”。蒙古族的丧葬礼仪,经过元、北元(明)、清各朝代,七百多年中,有许多变化,加之各地自然、经济、文化条件不同,丧葬礼仪也不一样。一般分深葬、野葬、火葬、土葬等几种,其中石葬、深葬、风葬属于宫廷葬法。

  石葬
  马长寿着《北狄与匈奴》一书根据出土文物认定:“蒙古草原牧民早期埋葬死尸的方式就是墓葬。到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约公元前七至二世纪之际,蒙古各地广泛地采用了石墓的形式。

  所谓石墓,就是把石板侧埋于地上,成一四方形的围垣,然后把死者和殉葬物安置其中,最后再掩埋起来成为坟墓。并且书中还提及从出土文物看,“蒙古各地石墓里发掘出来的殉葬品,并未发现数值上有很大差异”,它说明当时社会内部还未发生显着的财产分配不平衡的现象。这种葬法是匈奴和其他北方民族在公元前的丧葬方式。

  在喀喇沁发现的古墓,也曾见过十六至十八世纪的石墓。清末乃至解放前,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一带仍保留着少数的石墓葬俗

  风葬
  《魏书·失韦传》说:“父母死……尸则置树林之上。”这种“风葬”或称“树葬”大概就是《蒙古秘史》里记述的“林中百姓”所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这种习俗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也延续时间较久,鄂伦春、鄂温克族中,还有流行,但在蒙古民族从九世纪以后,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您可能还喜欢:
  浅谈瑶族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
  瑶族独特的风俗文化“瑶族砍牛”
  浅谈汉族有哪些民族融合
  详解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瑶族马尾帽

  深葬
  十三世纪,蒙古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元史》卷七十七《祭祀志六》载:凡宫车晏驾,棺用香南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筋各一,殉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

  其葬法,《黑鞑事略》载:“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如平地。”叶子奇《草木子》卷之在下《杂制篇》载:“送至……寝地深埋之,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即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所以从成吉思汗开始,直到元末的脱欢帖木儿,至今都未发现他们的墓迹。成吉思汗认为“英明在世,不留其骨”,意味着人生在世“使其神,用尽力”,死后就无需再留什么了。其实,这种习俗是很好的。

  野葬
  蒙古的丧葬习俗,经过元、北元(明)、清各个朝代,又有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喇嘛教传入后,在草原牧区出现了野葬。

  人死了以后,给死者穿上新衣服、新靴,用白布缠身,把尸体放在勒勒车上(也有的不用勒勒车,是用马或骆驼驮),用鞭抽打牲畜,把车赶向固定的野葬地,不用人驾驭,让它作意奔走,任意颠簸。死尸掉在哪里也无人管。直到第三天才沿车辙去找尸体。找到尸体后,如果尸体已经被野禽、野兽吃掉,就认为已经升上了天堂。要是禽兽没吃,就要请喇嘛来念经,给他赎罪。这种地野葬法不留墓迹。

  有的野葬略有不同。就是装尸体的车要有人驾驭,到了野葬地让车子任意颠簸,尸体在哪里落地,哪里就是吉祥的葬地。马上用土块、石块把尸体围起来。第三天与前述方法一样,去看尸体,如被禽兽吃了,就高兴地把尸骨、遗物掩埋起来;如没被吃,就要请喇嘛念经。

  这种葬法的特点是“求天卜地”,流行的范围很广。

  火葬
  萨满教和喇嘛寺庙影响的地方,又出现了火葬的习俗,但火葬并不普遍。只有孤独老人,未婚青年,传染病患者死后才要火葬;也有生前留有遗嘱的则要遵嘱火化。葬法是:丧礼过后,将死者与棺木一同火化,有的把骨灰撒于山、河(郭尔罗斯人,认为松花江流入大海,是死者的极乐世界,所以多撒于此水),也有的富人、贵族,把骨灰送到五台山埋葬。火葬,除骨灰撒于山、河者外,均留墓迹。火化时不能用自己一家的木、柴,要募集百家木、柴做为火化燃料。

  您可能还喜欢:
  白族建筑文化,你了解多少?
  侗族信仰,你所不知道的侗族信仰文化
  汉族的元宵节做什么,汉族元宵节习俗
  黎族文化图腾,黎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土葬
  清代以来的蒙古民族,主要还是土葬。这一时期,蒙古民族也出现了坟茔地。葬法是选择好墓地后,掘穴,中等以上人家还在穴中砌砖或石。从郭尔罗斯开挖的古墓葬看,有的墓穴全部用大青夸磨砖对缝砌成,穴内有尸床。蒙古民族王公台吉死时葬法甚为讲究。

  死者要用布帛把尸体裹严纳入棺内,在王府置三年或七年,谓之停柩期间叠石造屋,藏棺其中,谓之陵。并设守陵户常住陵旁。守陵户的多少,根据王公贵族的品位有定例,如亲王为十户;郡王有八户,固伦公主与郡王一样;贝勒、贝子为六户,和硕公主与贝勒、贝子相同;镇国公、辅国公为四户;辅国公以下的一般官员及没有功劳者,皆不得有守陵户。郭尔罗斯王爷、协理皆称墓地为“衙门”。

  孩儿葬
  孩子的葬礼,实际上也是一种天葬。到目前为止,牧区保持天葬最彻底的也就是孩子了。但它有两个特点,是别的葬礼中绝对没有的,所以单独列为一节:一、别的葬礼不能由女性直接操持,惟孩儿葬少了女性不行。二、没有鬼魂一说,显得温情脉脉。

  母亲葬孩子
  孩子死了,没有那么多繁礼缛节,母亲的找块新白布,粗针大脚地缝个口袋,把死孩装进去,背到大道中央或三叉路口,连口袋扔下走了。走路人看见,便把口袋托起,走到近处一个向阳背风的地方,揪起口袋底子一抖,就把孩子抖出来了。有些人家,口袋里还放着孩子心爱的玩具、好吃的东西或碗筷等等,路人把这些东西随便揣上一件,可回家去。

  甘当“指路人”
  大人死了,葬得越远越好,别人生怕染晦气,避之惟恐不及。孩了没过十二,灵魂还没有长全,不能成鬼,自己也找不到转生的人家,所以特别需要一个“指路人”。那个第一个碰见孩子,把他从口袋里倒出来的人,就是孩子的指路人。孩子的灵魂跟着指路人回到家里,托生为他的孩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谁要把他的玩具拿走,他就寸步不离地跟回家去。因此牧区有些缺子少孙的人家,往往伸长耳朵打听谁家把孩子扔在什么地方,好去做个“指路人”。

  您可能还喜欢:
  解惑:瑶族女子服饰五大件
  你所不知的蒙古族茶文化
  瑶族新年,瑶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汉族信仰,汉族宗教信仰文化

  唤他再回来
  当然,最高兴的自然是转回来,再成为自己的孩子。如果三天头上,孩子还赤条条的躺在那里,未被狼吃狗啃,说明孩子的灵魂还没被领走。这时就不能像一般人那样,请个喇嘛念经赶紧把他送走,而是千方百计再把他领回来。因为儿子既未成人,死了也不会成鬼,只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小灵魂,自然跟上父母更合适。父亲的做法是解下套马杆的套索,一边拖在地下往家走,一边喊着孩子的名字,灵魂就跟着拖下的痕迹回来了。

  母亲的做法就温柔得多,她解开白嫩的乳房,把奶盘揉一揉,使奶水来精,挤在孩子的脸上、身上和跟前的草地上,再拖着背过孩子的背带,一边走一边叫:“我的孩子回我家,来世再转妈妈娃,呼瑞呼瑞呼瑞!”孩子嗅到乳香和自己充满奶腥味的背带,自然就跟回家来了。有心计的父母,常常在孩子的手上、腿上、腚上,用朱砂、墨汁、锅底灰涂个印记。如果她的下胎婴儿,正好在某个部位有她做过的印记,她就会欢天喜地,逢人便讲:“我那孩子又转回来了。”有的痴情妈妈,总是舍不得把夭折孩子的襁褓、摇篮、小衣袍扔掉,眼巴巴地等着孩子回来穿用呢!

  喇嘛在葬礼中
  清末以来,由于民族杂居区不断扩大,农业区、半农半牧区逐步走向定居,丧葬习俗也在不断改变。在牧区基本还是沿袭野葬方式,在农区则基本采取土葬。因为受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影响,丧葬中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人死后要请喇嘛念经,要给寺庙和喇嘛赠送牧畜、布帛、钱财、珠玉,以及其它物品,请喇嘛为死者祈福。

  喇嘛是蒙古葬礼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是葬礼的总导演,死者灵魂的安顿者。由于常人只擅长生前的种种事体,对死后的情景感到茫然而可怕,于是喇嘛这类专业人才就出来充当了中介人,凡人凡事得听他安排。比如死者要停尸多少天,什么时候出殡合适,墓地建在何处妥当,什么生肖的人在起灵和下葬时要回避等等,都得请他掐算。他的活动不仅贯穿了葬礼的全过程,而且更有超前性和延后性。人没死他就来了,人死三年后他才彻底走开。

  喇嘛的葬礼期间的茶饭相当丰盛,富裕的人家还有赏赐,白吃又白拿。不但邀请的喇嘛每人一份,就是闻讯而来的不速之客也照此办理,所以来的闲散喇嘛很多。书载察哈尔镶黄旗鲍永隆、孟克鄂齐尔等富裕人家给所有参加葬礼的客人每人一份食品。喇嘛除食品外,每人还要外加哈达一条和财物。

  喇嘛在葬礼中的活动主要是念经。

  您可能还喜欢:
  精美绝伦的侗族银饰文化
  历史悠久的侗族萨玛节文化
  汉族文化:汉族葬礼习俗文化
  古老的侗族姑娘节文化

  人死之前
  人死之前,一般人家要请喇嘛念经七十四小时,喇嘛的诵经声和铃鼓声极富音乐感,充满平和安静的温馨,这时弥留之际的死者是一种安慰和召唤,似乎他面对的不是死亡的幽谷,而是美妙的天堂。

  人死之后
  人死之后,蒙古人不讲究棺材搭灵棚,而是在原住所吊一帘幕,主要任务还是念经。有的地方白天喇嘛念藏经的“精装本”,晚上俗人念《玛尼》的翻译本。如此进行三、五、七日不等。

  出殡途中
  出殡时前有“浩尔劳”导引,后有喇嘛骑马督行,中间是灵车一辆,最后是送葬的人群。

  安葬以后
  到了墓地安葬以后,喇嘛仍要焚香烟祭,围坐念经祝词。后辈子孙则根据词的内容,在死人的脚下焚祭食品。

  超度亡灵
  送葬三天以后,喇嘛要超渡亡灵。他钻进一座专门安排的毡包中,靠着东南的毡壁,用死人的衣服装扮个人形。不做新袍,旧袍捡好的穿。领口处放上帽子,脚下放靴子,腰里系腰带,安排停当坐在那里。前面桌子上,摆着死者用过的鼻烟壶或首饰(如果是女性的话)之类。外面还鞴好一匹马,全鞍全鞫,齐齐整整。喇嘛念经的意思,就是超渡亡灵,把他扶上马送一程。

  《绥远通志稿》记载:“死后三日或七日,有叫魂之举,至时备纸马、银钱诸物事,富者并须备活马一匹,贫者则以纸代祷以后,马如负重远行,汗流如注者,家人皆喜,谓死者已乘此马驰往乐地,焚化香褚送别。”那匹马并所有衣服,都归了这个念经的喇嘛。

  解除禁忌
  此后到二十一(三七)、四十九(七七)、甚或三年头上,还要请喇嘛念经,这样才能解除守孝居丧的一切禁忌。

  您可能还喜欢:
  详解:汉族春节的民风民俗
  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之一:侗族花炮节
  惟妙惟肖的侗族芦笙舞文化
  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木楼

  收尸者
  在蒙古葬礼中,通常跟尸体直接打交道的,除了喇嘛,大概就是收尸者了。喇嘛是超渡亡灵的,动口不动手。收尸者是安顿肉体,动手不动口。虽然在实际的重要性上,收尸者超过了喇嘛,可是地位远比喇嘛低贱。除了死者的苫面布、裹尸布和一双袜子,别的好东西全让喇嘛拿去了,属于“受苦不挣钱”者。在民间也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阶层,常常是由死者的遗嘱指定的,以跟死者属相相克为好。不过,有些时候收尸者也干喇嘛所干的勾当,有些请不起喇嘛的人家,往往就请收尸者一并代劳。

  收尸者的任务有下面几项:
  (1)入殓死者:病人一合眼,别人就不敢接近了。收尸者便挺身而出,在死者跟前煨上香火。那时无口罩,用毛巾紧紧捂住口鼻,用双手的无名指,一下一下地往上搓死者的额头,赶他的灵魂快走。死者肚内如有余气,切忌扑入活人七窍。

  因此总是与死者保持一段距离,用双手不断挤压他的腹部,使气慢慢排出。这时便说:“时辰到了”,男人从左腿开始,女人从右腿开始,脱裤子,脱袍子,矫正对方姿势,把头发散开(有的地方男剃头女梳头),弄得赤条条后,脚上穿上袜子,脸上盖上白布,身上用白布裹起来。这时,子女们就可以在脚上放哈达(相传灵魂藏于脚内),跪在那里磕头了。

  (2)帮助出殡:出殡的时候,车上拉上死人,收尸者在前面骑马开路。马在哪里撒尿,哪能里就是最好的墓地。如果马索性不尿,收尸者就丢骰子卜一下,定个大体方位,铺下一方白布,用扁羊角在外面画一圈,再把白布去掉,就算划出了墓地。

  死者一律头朝北,长者靠上,壮者居中,少者靠下。收尸者燃起一堆火,念经烟祭。子女们把食物焚烧在脚边,绕着尸体“呼瑞”三圈,在脚下叩头而去了。收尸者留下,把苫面布取了,袜子脱了,裹尸布扒了,赤条条把死者丢在野地不管了。这三样东西都归了收尸者。所以民间有句俗话“死者加一匹大布都不能给自己带走。”

  (3)三日探尸:三天以后,后代中的男性和收尸者要去探尸。亲人从脚的方向来,远远地下马站住,观望老人狼吃狗啃没有。收尸者则走到跟前,焚火烟祭,别人也远远地绕尸三周,再在脚下叩三头而回,从此以后,游牧他乡,再不回来探望。

  您可能还喜欢:
  极具传统民族文化的节日:侗族斗牛节
  现代中国汉族的特点有哪些?
  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布依族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傩

  近代丧葬习俗
  指路(“苏讷思穆日扎合”)
  人死后要请喇嘛念经、指路,让死者到“德娃珍”去。“德娃珍”民间认为那里没有灰尘,是享福的地方。

  丧服
  有的地方死者穿蓝裤,白布衫。蒙古民族以白为纯洁,以蓝为民族本色。布用平纹,不穿绵衣。儿女不许伸手给死者穿衣。死者遗留衣服,多赠给为死者穿衣服的人。

  停灵
  入殓时死尸不能从门过,要打开窗户,用秫吉三根拼成门形,尸体从窗户抬出去。(平日里小孩子不许跳窗户,孩子跳窗户还要跳回来,再从门走。)

  出殡
  出殡时,灵车上不是死者头朝前,而是脚朝前。

  杀牲
  死了人,无论穷富都要死牲祭献,根据穷富不同,大至猪头,小至鸡。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杀殉”、“血祭”的遗俗。死者如年岁高,供品被视为福物。供品要分给亲族人们。祭献的鸡,多留给送灵下葬的人们出殡回来后食用。

  合葬
  夫妻合葬与他族不同的是男在右,女在左。

  烧食物
  蒙古民族不烧纸,是烧些死者生前喜欢用的食品。焚烧食用后的畜骨为死者祝福。

  服丧
  古时有守孝习俗。《北史·室韦传》载:“父母死,男女娶哭三年。”近代变为祭七(“首七”、“三七”、“五七”、“七七”)、祭百日、周年。服丧期间,穿素服、禁娱乐。
  有的地方的蒙古民族,未婚男女、孤身无子者、月子病(产期患病)患者或恶病(传染病、痨病、恶疮)患者,以及横死(凶杀、车祸等致死)者,均按火化后再土葬的习俗。火化后,把骨灰碎骨装入布袋,再装入坛罐中埋入地下。

  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有受其他民族影响的部分,也深受宗教影响。一般说,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比较纯朴,礼仪节俭,多具有宗教色彩。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的提高,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丧葬活动如念经等已经逐渐少了。土葬正逐步发展为深葬;火葬也不再限于原有那些,逐步习惯于送火葬场火化(多见于城镇)。在牧区,葬礼完后,为亲友们摆殡席,蒙古人称“宝音阿日哈”。城市中的一般举行追悼会,以缅怀死者,寄托人们的哀思。

  您可能还喜欢:
  精美绝伦的布依族刺绣文化
  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转场舞
  布依族隆重的节日:布依族四月八
  欢腾的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展开全文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测你八字命定的财运、感情、事业:
八字精批

相关推荐

判答 狮子座2024年12月运势详解Alex 双鱼座本周运势详解2024.12.2-12.8静电鱼 狮子座星运详解【周运2024年12月2日-12月8日】静电鱼 双子座星运详解【周运2024年12月2日-12月8日】Alex 2024.12.2-12.8本周重要星象第一星运 2024年12月4日十二星座运势解析

编辑推荐

网友热门关注话题

八字批解从八字看你的人生轨迹2024年运势详批旺夫相今日财神方位近期你有桃花运到来吗本命年八字格局你的属相今年运势如何是什么阻碍了你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