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少数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吸取了大量汉族文化与自身文化相结合,作为契丹族后裔的达斡尔族人很好的传承了契丹族流传下来的文化,使得契丹的许多文化艺术得以流传至今。其中“罕肯拜”舞就是这达斡尔族文化的见证。
契丹是少数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吸取了大量汉族文化与自身文化相结合,作为契丹族后裔的达斡尔族人很好的传承了契丹族流传下来的文化,使得契丹的许多文化艺术得以流传至今。其中“罕肯拜”舞就是这一民族文化的见证。
达翰尔“罕肯拜”舞是由古老的传统的宫廷舞演变成现代的民间的大众化的舞蹈。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集体舞,多半是在春节期间和庆丰收及农闲时大家在一起欢乐、唱歌、跳舞的一种形式,多数以年轻妇女和青年女子为主,老年人亦有兴趣加入,男子很少参加,以旁观者居多。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起源于契丹民族的“小契丹舞”,比如《契丹舞》辽曲宴宋使里面的“手伎入”这一动作就和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双手左右摆动的动作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达斡尔族舞蹈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完善自己,同时也是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罕肯拜”舞都是从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作编成。即是自编自演的集体舞。有仿效田间劳动动作,如:摘豆角、苞米、折柳、采集黄花菜……。有模仿家务劳动动作,如:担水、挤牛奶等。有模仿梳妆打扮动作,如:洗脸、梳头、挽髻、照镜子……。有模仿各种鸟类鸣叫及动作、狩猎的动作等为题材。
“罕肯拜”舞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结合的歌舞(边唱边跳是娱乐、学鸟鸣叫是趣味性)。歌舞合一的舞蹈(边唱边舞)。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歌舞(采集、挑水、狩猎动作,鸟类鸣叫等等)。刚柔合一(开始缓慢而优雅,高潮时举拳相互击打,踏脚蹦高呼喊)。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梳头、摘菜、照镜子等动作是真实生活写照)。舞姿潇洒,栩栩如生。这些特点。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达斡尔族妇女在实际生产劳动中的智慧和能力,说明其较高的素质。这是表现大自然和歌颂幸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也体现了达斡尔民族是酷爱歌舞的民族。我们应发挥这一专长,有原有歌舞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意境。
“罕肯拜”舞的基本跳法第一阶段起舞是平静而和谐的、稳步进行边唱边跳,歌舞并进,随着悠扬的曲调,逐步向稍快节奏过渡;在舞的过程中以互相问答的形式对唱,歌唱自然景物,劳动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等,表现出达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
第二阶段继续载歌载舞,互相对视,舞步加快,互相打斗,第三者插进来进行调解,互不相让,情绪高昂时呼喊。情感热烈而饱满的边唱边舞,到后来高潮时,强者跳起来用拳头打到对方的头上,对方要维护自己,这时第三者又插进来劝解,三者共舞,情绪慷慨激昂,恰似女中豪杰一般,象征达族妇女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
第三阶段继续互相击拳过头,互相挑战式的姿势,一手插腰,一手伸向对方,举过对方的头上去,左右手交替进行,越唱越激昂,舞拳愈加有力,待第三者插进气氛缓和,趋于收尾,“很呗,很呗,很呗”这是滑行动作。
你可能也喜欢:
独树一帜的撒拉族黄河石艺文化
民族气息极其浓郁的撒拉族舞蹈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
布朗族独特的手工技艺:竹编
劳动之余翩翩起舞,这些都表现了达斡尔人浓郁的生活气息,生活和生产劳动是达斡尔族文化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储藏着很多的文化艺术宝藏,达斡尔人正是从中发掘,根据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东西,创造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并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将粗造的原料给予加工使它成为完美的艺术精品。
达斡尔族舞蹈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古老而又是青春永驻的舞蹈。因为它不但受达斡尔族人民喜爱,并受其他兄弟民族的欢迎。这种在民族内部及兄弟民族间的广为流传正说明了达族“罕肯拜”舞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对于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演变,任何事物都会不断发生发展进而演变的,尤其是对于意识形态的艺术来说,其演变的可能性更大。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演变有以下一些变化。在齐齐哈尔地区梅里斯在斡尔族区现在老年舞蹈队表演的基本属于原汁原味的“罕肯拜”舞,与原始古老的舞姿相同,只是在一些细小之处有变化。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映山红花满山坡》舞,是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表演了。当归是在“乌兰牧骑”为名的舞蹈队开始问世的。“映山红”舞主要的舞姿是欢快而热烈。这是在原“罕肯拜”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兄弟民族的舞步和舞姿,改进了自己的舞蹈,这也为达斡尔族舞蹈注入了新的异彩,也很受达斡尔族群众的欢迎。
呼盟海拉尔市达斡尔族老年弹戈舞蹈队的弹戈舞是世界上风靡一时的交际舞和圆舞曲变化而来的。艺术基础较其他地区雄厚,也是他们大胆的创新的结果,这是老有所为的典型了。这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是原始的传统的民间集体舞,以边唱边舞的形式展现于观众面前。达斡尔族人民通过自己聪明才智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且和兄弟民族互相影响,吸收精华,形成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
费孝通先生如是说: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社会背景的文化之间应“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即首先充分展现各自的风采;其次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赏,而不是互相排斥;最后,共享各自的长处,共同建设人类的文明。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