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我们生活中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个民族中,也有着属于各民族的特色音乐艺术。其中,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库姆孜”柯尔克孜族语意是“美丽的乐器”。那么,这个乐器在柯尔克孜族文化中有什么样的音乐艺术呢?
库姆孜历史渊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美丽的高山草原,树木茂密,动物穿梭,鸟儿欢唱,虫鸣唧唧。有一个名叫康巴尔汗的人来到了这里,一边捡柴火,一边欣赏美景。
渐渐地,天气热得像火炉,地面涌动着热浪,包围了山间万物。突然,森林着火了,滚烫的火舌吞噬了林中的动物。不知过了多久,火灭了,万物肃穆,一只羊倒在树下,肠子连在树上。忽然,一阵风吹来,啊,从那里竟然发出了一种动人的声响,那声音如同天籁,传入了康巴尔汗的耳朵,在心里萦绕不绝。他听啊听啊,对那声音着了迷,几乎忘记了时间。
不知过了多久,他往家走,一路都在琢磨着那声音。他太渴望再一次听到那天籁般的音符。于是,他找来红松木,用羊肠做弦,制作了一把琴。当他弹奏起来的时候,悦耳的声音也响了起来,他的心中一阵阵狂喜,给这乐器取名叫库姆孜。他弹的第一首曲子就叫《康巴尔汗》。《康巴尔汗》就成为库姆孜的经典曲目。
库姆孜最早流传于叶尼塞河流域,随着交往的扩大,逐渐传入其他民族和地区。
据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记载,库姆孜早在汉代以前就传入匈奴。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远嫁匈奴时,库姆孜被带回长安,当时人们问其名称时,昭君回答说:“浑不似”(见俞琰等著《席上腐谈》)。
在新疆吐鲁番的西边招和屯古高昌地区,发现了一张九世纪初的古画,画中有一小孩,所弹乐器,即是火不思(库姆孜)的前身。唐代,柯尔克孜族先民曾将这种乐器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随后,唐代又将库姆孜作为大唐乐器赠送日本。日本人林歉三氏撰文认为,日语中表示弦乐器的“库托”一词,即源于唐代输入日本的“库姆孜”。库姆孜成为日本弦乐器的始祖,这种乐器至今尚可见于日本(林歉三氏著《东亚乐器考》)。
你可能也喜欢:
柯尔克孜族的谚语,你知多少?
传统乐器文化:柯尔克孜族库姆孜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仪式:玛扎尔塔依德
柯尔克孜族信仰,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
清朝乾隆平定回部叛乱后,柯尔克孜族人朝贡给清廷的礼品中,有两种库姆孜,一种是三弦库姆孜,另一种是四弦库姆孜(见《大清会典图》)。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把这种乐器传到了巴达克山、克什米尔、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这是柯尔克孜族对中国和世界音乐宝库的一大贡献。
库姆孜演奏形式:
库姆孜的演奏形式也很多,独奏、对奏、二重奏、合奏、弹唱、弹舞和伴奏等等。柯尔克孜族人以其聪明智慧,将这一古老的乐器演绎得姿彩纷呈。
色帕巴依乡,就是库姆孜的故乡。这里的库姆孜奇就有238个。
库姆孜文化价值:
库姆孜是最能表达柯尔克孜族喜、怒、哀、乐情感的乐器。柯尔克孜族有句谚语说:“伴你生和死的,是一把库姆孜琴”。
它已成为柯尔克孜民族的标志。有着重大的社会价值;在历史方面以弹唱的形式记录了柯尔克孜民族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库姆孜琴伴唱史诗《玛纳斯》,对于研究柯尔克孜民族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文化方面,它是柯尔克孜民族传统音乐和乐器的代表,是柯尔克孜民族乐器中使用最广泛、最普及、传承最完整的乐器之一,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它是中国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吉斯孜族所共有的传统乐器,对于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及民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会演奏“库姆孜”民间艺人年老病逝,青少年学习的兴趣不高,后继乏人,难以继承。目前部分特有的变体演奏技巧已经失传,无法再生和弥补。此项目为濒危项目。
你可能也喜欢:
你意想不到的柯尔克孜族民居建筑
柯尔克孜族花毡中独特的图案寓意
浅谈民族文化:柯尔克孜族家庭制度
柯尔克孜族待客饮食:柯尔克孜族烤全羊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