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宝王祭拜是仡佬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从古至今有,仡佬族的宝王祭拜已经传承了多年,而务川仡佬族宝王祭拜也是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宝王祭祖是什么?有什么习俗?
务川仡佬族宝王祭拜,是仡佬族丹砂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仡佬族祖先神崇拜和俗神崇拜的文化表现。主要流传在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大坪镇三坑、板场、丰乐镇官坝、红丝乡太坝等地区。
基本信息
务川盛产丹砂,两汉时期因丹砂开采,使这里具有了城镇的规模。丹砂给当地带来发展,因而首先发现砂矿的人辈受尊崇,被封为“宝王”,尊为菩萨。后世人为纪念他,在盛产朱砂的地方建起了“宝王庙”,塑起“宝王菩萨”像,凡下坑取砂、打岩子炼水银都要点香燃烛供奉酒肉,祭奠于他,祈求保佑平安,大有收获。这一习俗对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贵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拜宝王菩萨,有三种形式:小祭、大祭、年祭。
小祭,采砂人祈求打发槽子的一种日常祭拜。这种祭拜随时可以进行,地点一般在采砂人的矿洞前举行,祭品主要是猪头。摆放猪头时,猪头要正对采砂人所开矿洞方向。香两炉,插在猪鼻孔里。酒三盅,纸钱数串。
采砂人面向自己所开矿洞,虔诚祷念:天炉神、地炉神,家坛香火不安宁……,然后焚烧纸钱,敬酒三杯,继续祷念:许您猪头十八斤,美酒三杯,长钱十二束,板板银钱几十万。祭拜完毕,主人家把猪头清汤煮熟,招待开矿的伙计一同享用。拜祭时,采砂人一定要心诚,他们相信,宝王菩萨显灵是用托梦的形式来告诉发槽子所在的。
大祭,一种还愿的祭拜,是采砂人在采砂前就为宝王菩萨许下了愿:“宝王菩萨保佑我打发槽子,打了发槽子,大点给你砍个猪脑壳”等之类的许愿,也有许下用整猪拜祭的。
民间传说,宝王是有灵的,你许得起他就要得起,因此还愿时的祭品就必须是所许的物品,还愿祭拜的地点在宝王庙,祭祀时要邀请寨内人家共同参加,一同分享宝王菩萨带来的朱砂好运,其它内容无异。
你可能也喜欢:
仡佬族的吃虫节:每年的六月初二
民族文化的表现:仡佬族阳戏
仡佬族舞蹈——富有民族风情
中国饮食文化十大吃的传统境界
年祭,即过年过节的祭拜,形式要简单得多,如同祭拜祖先一样,在年三十夜、大年十四、月半等节日,到宝王庙烧几张香纸、上几柱香就可以了,不用猪头。没有宝王庙的,到山上选一处石头多的地方或一块大石头也行。
宝王祭拜是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于神灵的一种崇拜、依赖和精神寄托,在长期开山辟矿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承载着仡佬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传递着仡佬族非常重要的古国信息,集中展示了仡佬族源远流长的丹砂文化。
在大坪镇江滨一代,还发现近10万平方米的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西汉时期的提梁鼎、提梁壶,战国时期的蒜头壶、甬钟等国家一、二级文物,也有先秦时期的半两钱、西汉时期的五株钱、铜箭镞、铜釜、铜洗、双面铜印等文物。因此,据专家推断,在很久以前,江滨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商贸往来频繁的古国都城。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仡佬族采矿炼汞已经被取缔,仡佬族人的经济活动有了较大改变,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再依赖于单纯的丹砂生产,仡佬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拥有悠久历史的仡佬族丹砂文化处于表现载体缺失的状况,宝王祭拜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日益缩小,这一古老的仡佬族民间文化活动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