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白族的跳花盆还是傣族的掷糠包又或者是朝鲜族的顶瓮竞走,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独特的一些传统活动游戏,不仅仅是少数民族有着这些独特的活动,泾河竹马就是一种据小孩子的游戏研究出的一个有趣活动。
那么,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了解泾河竹马的特色。
泾河竹马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其中以枣坪竹马最为着名。以12人为一阵营,以自制竹马为主要道具,表演者在扮演不同角色时着不同人物服装、头饰以及道具。表演场地多选为场畔、村里较大空间,野外空地,大约以15平方米为宜。表演场内以宫灯为城门,演员们及所有表演均在场内围绕宫灯进行。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以大元帅即指挥者的令旗旗语为动作指南,以鼓点的快慢为节奏,以头马的纵驰为基准。要求表演环环相扣,张驰有度,体现这一艺术形式的完美结构。
“竹马”最早起源于人类童年时期的儿童游戏一黄口稚儿,以竹枝骑于跨下作跨马状,你追我赶。后经漫长的人类历史,竹马逐渐又演变为成年人的游戏抑或是体育项目或娱乐活动。这个项目最早大多用于丰收的庆典、民间的祭祀活动。在近当代,他才被从庆典、祭祀等实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娱乐功能大于实用功能的民间艺术。
枣坪竹马作为一种民间竹马艺术,起源于何时,历史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却有口传历史为我们留下了线索一药王孙思邈寻找草药途经枣坪东沟,遇到泾河之北一身患恶疾之人。这个人已被病魔折磨得生不如死了,想到东沟来早早地了此残生。
孙思邀给了他一个偏方和几副草药,这个人服完后竟痊愈了。这个人满怀感恩之心来到东沟感谢孙思邈时,这里早已人去沟空。这个人为了纪念孙思邈,请人在东沟凿洞建庙,当庙建成后,这个人请枣坪人来庆祝,枣坪人就在庙前拉开场子,表演就是自己的竹马。
枣坪竹马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喜逢文艺百花争艳的盛世。泾阳作为陕西省文化先进县,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断加大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枣坪竹马2006年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传承和发展必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泾河竹马特色:
1、结构严谨。表演程序环环相扣,张驰有度,具有完美的艺术结构。
2、故事性强。枣坪竹马这一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关联,水乳交融,它所表演的内容大多为《封神榜》、《回荆州》、《劈山救母》、《杨门女将》、《下河东》等故事,起到了高台教化的作用,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气节。
3、要求技巧高。枣坪竹马的表演程序相对固定,每一组动作都相当规范,队形变换复杂,尤其是“扑鸽旋窝”、“十剪子花”、“十五观灯”的表演不要说观者眼花缭乱,就是表演稍不留神,也会破绽百出。
4、民族特色鲜明。枣坪竹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即就是现在它已成为了一种纯娱乐性的民间艺术,但我们仍不难窥出它所蕴含的庆典、祭祀的文化气息。
【结束语】泾河竹马如今也是大多不为人所知,如今孩子们的游戏已经慢慢从生活中渗透到了网络之中,他们并不跟身边的朋友有着过多的接触,泾河竹马或许也是个可以增加班级内凝聚力的活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