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在每一个地区,婚礼的进行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一种表现,但是各地的风俗,也是应该去值得尊重的一个方面,对于哭嫁,应该从哪一个角度进行了解才是最适合的呢?这个过程之中应该考虑的方面,是风俗文化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哭嫁怎么哭
哭嫁在古代的习俗中,一旦亲族乡邻前来进行送礼环节,谁来就要去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丰富多彩,而且分门别类。
土家哭嫁衡量女子才智
土家姑娘结婚的一段时间之内,一般都是用哭声迎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所以因此被称为是陪十姊妹歌,一直被流传下来。
仡佬族哭嫁早于出嫁
仡佬族姑娘,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注意自己在出嫁前三五天,就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天黑时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栏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说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轰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恋恋不舍的一种感情的存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