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打更,想必小伙伴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就能看到。古代科技没有像现代那么的发达,晚上不像早上那么好确定大概的时间,就发明了这种夜间报时制度。本期的历史故事,为你解析。
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解放后,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远非打更可以满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别看小小的打更,那可还有许多讲究。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了。
古代没有钟表,无法精确掌握时间。在白天的时候,还能通过观察太阳高低,确认大致的时间。但到了夜里,这个事儿就很头疼了。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倒无所谓,反正天黑就关门上床玩老婆,天亮就起床下地干活。但对于另一些需要夜间工作的人,比如读书人,官员或者手工业者,掌握时间就比较重要了。
当然,古人已经发明出了一些计时工具,比如用点香计时,比如沙漏,或者夜观星象等。但这些要么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要么设备安排和维护比较麻烦,不可能人人用得起。
因此,采用打更这种模式,每隔一定的时间,通过更夫敲锣和喊话,让还没睡觉的人知道现在大致几点了。
至于打更的人怎么掌握时间,那就好办了。就是咱们前面说的这些计时工具,比如更香,点燃一支是一个时辰或半个时辰,时辰到了再点一支,很容易掌握现在多少时间。负责定时的人观测到时刻变化,告诉更夫,再由更夫敲锣告诉所有人。这样,一个地区只需要维护一套计时设备,通过打更实现时间共享,这也算古代科技不发达时候的一种信息广播平台。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