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推移婚俗文化也在慢慢的改变,不变的是人们在婚礼中的喜悦心情。都说难打当婚、女大当嫁,婚礼也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变得更加的讲究,当然也还保留着一定的传统。下面的山东文化为你带来具有当地特色的山东婚俗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在沂蒙山区,结婚男方家叫“娶媳子”,女方家叫“出门子”。当地的婚嫁习俗通常为不找同姓、不找同村,除少数人自由恋爱结合外,大部分人先由媒人“说媒”,再经双方“访媒”,认为门户相当,即可定亲。婚礼前一日,男方派人到女家下“催妆”,送红棉袄、红棉裤、“蒙头红子”(红盖头布)、环子(一种手饰)及“四色礼”。
女方将列有送嫁人数、上下轿朝向及时间、“镇物”、忌讳等内容的“婚单子”交来人带回。晚上进行“暖轿”,即男方雇佣的鼓乐手到女家吹奏细乐。深夜女方家长给女儿收拾陪嫁用品,叫“装柜”。第二天新娘坐花轿到达男方门前时,新郎迎出门外,一对新人踏着红毡(或苇席)缓缓前行。进大门时,燃放鞭炮,奏乐,这在当地称“过门”。随后开始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毕入洞房。
孔府婚礼
孔府婚礼则尽显孔门大家风范,颇具典范意义,代表了鲁地的婚俗风尚。
凌晨,身着古代状元新郎装的新郎,由伴郎压轿前去迎亲。新娘化妆,换衣,佩戴凤冠霞帔,等待出嫁。新郎到后,在众人的喝彩声里,新娘入轿,送亲人员随即登上马车。在起轿之际,炮响3声,鞭炮与唢呐同时响起。大队人马行至孔府门前,举行一个简短仪式。在仪式上,新郎、新娘表达对先祖的无比尊重和感恩之情,并虔诚祈祷。
抵达新郎“府第”后,新郎以红绣球牵引新娘下轿,新郎、新娘脚踩芝麻秆(寓意为“节节高”),跨马鞍(寓意平平安安),跳火盆(寓意为生活红红火火),进天井。一番“繁文缛节”过后,拜堂仪式开始。入洞房后,新郎手持由红纸包裹的秤杆(寓意为称心如意)挑开新娘的红盖头,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迎娶拜堂、举办喜宴,其内容的安排、形式的创新由男方和“总管事”共同完成。
桓台“结婚六步曲”
在桓台,婚仪程式分6步:第一是订婚;第二是通柬,俗称“大相”;第三是下帖;第四是娶亲;第五是拜天地;第六是坐帐。过去拜天地时,新娘要抱“四书”,踏红毡,跨马鞍,现多由司仪主持,新人三拜,后入洞房。过去新娘入洞房后,要定向坐帐三日不得出门,其间由近族“送小饭”,新郎陪餐。现在,新娘可自由出入,宽松了许多。
你可能也喜欢:
山东人酒桌文化,太豪迈了!
山东的民俗文化都有哪些?
你所不知道的山东年俗文化
盘点:山东临朐的文化名人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