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类似,同样“高龄”的浙江本地戏剧松阳高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如今却疲态渐现。然而它的价值不容忽视,对于本地戏曲的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浙江文化之松阳高腔吧!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也是浙江省目前唯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属单声腔剧种,被专家们称为是浙江省“戏曲界的活化石”。
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一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古代义乌腔、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松阳高腔的演出保留了汉族传统戏曲的原始状态,具有曲调优美、样式朴的特点。它的唱腔属曲牌连缀体,但演唱时句式、词格可根据需要而随意变化,行腔中常用“衣”、“呀”、“啊”、“哈”等衬词,并以高八度假嗓帮腔,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松阳高腔采用管弦伴奏,是高腔系统中较为特别的一种,乐器包括板、鼓、笛、唢呐、二胡、小锣、大锣、大钹等。原有曲牌一百多支,保存下来的有七十多支。
松阳县各相关部门在整理音乐唱腔曲牌方面加大投入,做了大量工作。专门建立了高腔艺术档案,共计90卷(盒),针对剧团创新能力的不足,县里还积极鼓励民间老艺人整理戏曲本子,至今已经整理出58个本子。新编古装高腔戏《八百两》还参加了省业余文艺调演,《夫人戏》选段《苏麻岗换宝》参加省少数剧种交流演出并获得演出奖。
松阳高腔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浙江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对松阳高腔进行恢复继承和挖掘整理,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由于松阳高腔艺人年龄老化,年轻艺人青黄不接,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面临挑战,同时民间剧团难以走向市场,面临灭绝的危险,加上地方财政紧张,没有足够的力量扶持,所以松阳高腔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任重道远,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关传说
唐明皇游月宫,有人说是罗公远带他去的,有人说是张果老带他去的。其实,是叶法善带他去的。书里写的有啊,不信你查查!
叶法善把唐明皇带到月宫,一下就迷牢了。东转转、西转转,无一样不新奇,到处都比他住的地方好呀!一会儿,唐明皇立住脚,侧着耳朵听。怎呢?仙乐飘飘,愈来愈响。唐明皇呀,就是喜欢听曲,想听个仔细。哪知道,叶法善一把把他拉到桂花树后躲起,还连连说:“不要出声!不要出声!”
没等唐明皇还过魂来,月宫的大门开了,走出一队仙女,载歌载舞的,唐明皇更没魂了。心想,我当皇上的还没见过这样漂亮的仙女哩!仔细听曲,真是仙乐呵,人间怎有?我当皇上的还没听过哩!这些仙女把队摆开,忽然一声“请!”又出来一个美丽仙女,她就是嫦娥。
仙乐愈来愈好听,嫦娥愈舞愈好看,那些仙女还一起伴唱。唐明皇呢?偷着看,比着做,一点一滴也不漏,连叶法善叫他“谨慎谨慎”也不知道了。
开始,嫦娥和仙女都不知觉。唐明皇的动静大了,被他们发觉了。一声令下,满天漆黑。只听到处叫喊:“快找人!快找人!这里有生人!”
叶法善早把唐明皇带起逃回皇宫了。
唐明皇虽然觉得可惜,月宫里唱的、舞的倒记了不少。他赶紧下旨,叫杨贵妃、高力士来一齐学。自己也在鼻头上涂起白粉,又唱又教,又舞又跳。这杨贵妃实在胖了些,学来学去,一下跌倒。唐明皇见了哈哈大笑,随口唱起:“玉笋重重褱,金莲步步移,虽然常在地,也有上天时。”捧场的官员和宫女更是笑死。
叶法善问:“皇上,你这是什么戏呵?”唐明皇笑笑说:“你这个松阳法师带我上天,在那高高的天上学来的腔调,所以叫做松阳高腔哩!”
从此,有了松阳高腔,只要碰到庙会,有好几个戏班一起演出,一定要松阳高腔先演、先开锣。因为它是天上来的,又是皇帝自己传的。
你可能也喜欢:
闻名海内外的广东饮食文化
艺术瑰宝——粤剧南派武功
极具地域特色的枝江民间吹打乐
悠久的传统习俗西塞神舟会文化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