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福建八闽文化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6800人在看

  文化是一种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体现。而福建历史上就有着八闽的称呼,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积蕴和海洋文化的浸淘,构建成为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八闽文化。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福建省,简称闽,史称八闽,宋代置“福建路”而得省名。穹起的武夷山脉一片苍翠,秀丽的丹霞地貌给福建山水留下缕缕淡淡的红晕,雄峙于太平洋彼岸,一衣带水于台湾岛。但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闽地学者启沃的丰厚的人文积蕴,门户的敞开又受海洋文化的浸淘,构筑了绚丽多姿的八闽民族民间文化。

  妈祖的传奇,客家的故事,惠安女的服饰,畲族女的头缠,神奇的寿山石雕,精美的脱胎漆器,南音、锦歌,闽南语歌谣等等无不传载着福建百姓借助于文化纽带,和谐于自然万物的意愿……

  永春纸织画(泉州)
  “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永春纸织画创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早在隋末唐初,宫廷艺术与民间编织相结合,诞生了永春纸织画。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好像一个又一个有规律的色块。远看就像是有一层薄薄的纱覆盖在上面,如同仙境,若隐若现。这正是永春纸织画独特的视觉效果。奇特的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以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又为这一民间工艺品增添神秘的色彩。

  泉州南音
  在被誉为“南音穴”的浮桥镇,笋江月色让人流连忘返,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音人。每当夜晚,人们经常聚集在笋江月色(泉州古城十八景之一)桥头边的榕树下听老人们讲薛仁贵故事、聊斋故事、以及李九我的故事或接官亭的传说,远处不断传来丝丝弦管声。夜深,当人们返家路过霞州巷、祠堂口、和光宫,南音依然阵阵,清音雅乐不绝于耳。浮桥南音之盛,可见一斑。

  南音本说“河南话”千年流传的遗韵。宋室南迁,赵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发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中原音乐,还把其家乡话“河洛语”也带至泉州,而且反客为主成为泉州的主流语言与音乐,一直保存至今。

  浦城闽派古琴(南平)
  恍惚间,规模宏大的“祝家十二琴楼”在浦城拔地而起,大批琴手纷至沓来,只为追随利用一生心血精研古琴30余载,一手创出闽派古琴文化的祝凤喈。耳边,隐约又响起那曲让祝凤喈和闽派古琴声名大噪的《风云际会》,彼时的祝凤喈已步入晚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动乱年代,眼见洋人胡作非为,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受辱,一曲《风云际会》,祝凤喈寄忧愤于琴音。170多年过去,“祝家十二琴楼”已经消失不见,珍贵的琴谱古籍更是早已散落在外,闽派古琴陷入濒危之境。

  您可能还喜欢:
  迷人的蒙古风情—鄂尔多斯婚礼
  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的搏克
  细腻婉约而又刚柔并济桂剧
  鲜明特色的山南门巴戏

   浦南古傩
  浦南古傩,闽南语称为“大”或“大头仔”,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都由于无文献记载而无从考证。当地人称“弄大”。唐朝末年,当地百姓以古傩出巡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驱魔逐疫。百姓用木头雕出吓走妖怪的七品官头像,用竹条编出鼓形竹筐,套上官服,称做“大”。

  七品官书童(师爷),被做成另外一尊“大”(后演变为小丑)。久而久之,古傩成为当地习俗。古傩表演时,表演者要将身体装进竹筐里,穿上古代戏剧服饰,顶部装上一个比头大三倍的面具,随着歌仔戏的打击乐,且行且舞,做出夸张滑稽的动作。2011年5月,浦南古傩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蔡氏漆线雕(厦门)
  漆线雕起源于厦门同安马巷镇,早期被称为“漆线妆佛”,即用“漆线”的工艺来装饰佛像的意思。漆作家庭的手艺传承靠的是祖上的技艺口传心授、秘而不宣。年过7旬的蔡水况是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的第12代传人。1947年,第11代传人蔡文沛把蔡氏在同安府的作坊迁到厦门,广收门徒,家门秘技才公开于世。

  福建脱胎漆艺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年-1835年)。在历史上,福州脱胎漆器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之光”、“人间国宝”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

  福州软木画工艺(福州)
  即便是一片厚度在毫米之间的栓木皮,61岁的吴万源也能利用刀尖,像舞者一样在上面跳“芭蕾”。近40年刀功的他,早已谙熟于心,老花镜下的刻刀刀尖在木皮上连续地在作迂回、旋转,或是某些规则或不规则的曲线,顷刻间古松的枝干、松丝,跃然眼前。

  百年软木画的历史,在城市化与社会的进程中,有过辉煌,有过衰落,也有过振兴。如何既保留传统手工技艺,又能结合现代审美观念满足时代市场需求,刀法之外的生存方式,对吴万源他们而言,也是一门技术。

  您可能还喜欢:
  藏戏——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独具魅力的西藏服饰文化
  魅力弥久的山南昌果卓舞
  雪域高原上的奇葩丁青热巴

  德化陶瓷(泉州)
  德化是千年古县、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位于福建省泉州。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产陶瓷而名扬中外。在瓷都德化,有一条飘着浓郁“瓷香”的特色街道,那就是位于龙鹏街的陶瓷街,这也是瓷都德化的窗口形象。该街汇集着德化县陶瓷精品,游客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纵览瓷都陶瓷精粹。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涉及日用陶瓷、传统雕塑工艺瓷、西洋工艺瓷、红壤陶等四大类近万个品种,是德化陶瓷产品“大观园”。

  安溪蓝印花布(泉州)
  具有千百年历史的蓝印花布,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衣被天下,除了其药用功能外,还在于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和浓郁乡土气息。蓝印花布向来以质朴素净为美,其花色在题材和内容上有以形寓意、以音寓意和借用民间传说故事来表达思想情感、以传统的几何图案来象征吉祥等。“百子图”、“百寿图”、“百福图”这些人们喜爱的吉祥图案,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蓝印花布这种古老传统工艺,既是人们怀旧的依托,又能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

  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
  林仕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福建福安“珍华堂”畲族银雕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为了福安畲族银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林仕元牵头成立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创办银雕艺术班,培养人才传承银雕技艺。同时,他还深入畲村,结合畲族民众生产生活实践,在保留传统银饰元素基础上,对畲族银饰制作工艺进行创新,让源于宫廷的银雕技艺重放异彩。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南平)
  水之于茶,犹如阳光之于万物,玫瑰之于爱情。只有纯洁甘冽的水才能赋予茶以生命。武夷山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建阳建本雕版印刷(南平)
  建阳雕版印刷是福建省建阳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其萌芽于五代,繁荣于两宋,延续于元、明和清初。南宋时,是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一,刻印书籍的数量居全国之冠,有“图书之府”的美誉。在闽北历史上,最具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有两样:从人物方面来讲是出了个朱熹,“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从事物方面来讲,是出现了建本图书。朱熹的研究成果浩繁卷帙,难以车载斗量,而对建本的挖掘和传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

  您可能还喜欢:
  最具代表性的福建茶文化
  芒康弦子舞——茶马古道上的“古道神韵”
  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的彩调
  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潮州音乐

  漳州木版年画(漳州)
  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技法和工艺过程独具一格,其雕版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以挺健黑线为主。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纸张选用“闽西玉扣”,有大红、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色纸必须先由“纸房”预染。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独具一格,是中国年画中的精品。

  福州评话
  在夏夜,每当薄暮笼罩城区之时,人们聚集在广场中、小巷里、榕树下,倾听着评话艺人表情丰富的说、唱、演,为节目中的古人的悲欢离合而兴奋、而激动,让轻摇的蒲扇驱走暑热。福州评话,是福州主要的地方曲艺品种,也是南北评话、评书群芳中的一枝奇葩。“锣钹声中刀光剑影,话说古今泻云蒸雾”,福州评话有以说出名的,有以唱着名的,甚至有专门以锣、钹点着名的流派纷呈。

  宁德霍童线狮(宁德)
  宁德霍童的线狮是一种汉民俗文化,它源于明嘉靖39年,原本由汉族民间的单狮表演,逐渐演变成如今的三狮、四狮、五狮表演。据传,霍童的线狮表演,是为了纪念隋朝谏议大夫、霍童开山祖黄鞠公造福乡民、恩泽四方而举行的一场“二月二”的盛大灯会。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龙岩)
  土楼建筑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卫和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后者主要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此外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据统计,永定境内目前尚保存两万多座土楼。

  泉州梨园戏
  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中国的珍稀剧种,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着8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广泛流播于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地区以及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本文学、音乐唱腔和演出规制。梨园戏表演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表演形式,其基本动作称为“十八步科母”,各个行当均受其严格规范。

  湄洲妈祖信仰习俗(莆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是北宋福建莆田湄洲屿的一位普通妇女,姓林名默。她死后,乡人感其生前为民治病,海上救人的恩德,就在湄洲屿立庙祠之。虽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无虚日”。庙后崖刻有“升天古迹”四字,号为“通贤神女”。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湄洲妈祖祖庙。宋代妈祖信仰发生后,在福建范围内尤其沿海地区建庙立祀,南至泉州北到霞浦,妈祖庙像雨后春笋似地涌现出来。从此开始,妈祖名闻全省,同时也影响到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台湾等地。

  您可能还喜欢:
  别具风情的抚顺地秧歌
  口耳相传的刘三姐歌谣
  浅谈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
  传承百年的古渔雁民间故事

展开全文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测你八字命定的吉凶祸福:
八字精批

相关推荐

女性脸痣相图解大全 痣的善恶与命运Alex射手座2024年5月运势详解脖子前痣的寓意与影响 脖子前痣的运势分析星座界的绝配组合 哪些星座天生一对2024年真爱降临的星座有哪些 甜蜜爱情等你来静电鱼 处女座星运详解【4月29日-5月5日】
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

编辑推荐

网友热门关注话题

八字批解从八字看你的人生轨迹2024年运势详批旺夫相今日财神方位近期你有桃花运到来吗本命年八字格局你的属相今年运势如何是什么阻碍了你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