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刷脸支付这个高科技,有其好处也有其不好的地方,好的是更加的方便了,连手机都不用拿出来了。但如果一个人的脸型有了较大的改变的时候还能识辨的出来吗?本期的城市文化,为你解析。
9月19日,顾客正在餐厅自助点餐。近日,杭州一家餐厅首次推出刷脸支付服务,用户开通该项功能后只需绑定手机号,通过支付平台刷脸即可完成交易,再也无须担心付款时手机没电或者忘带的尴尬。
2015年,马云在德国向领导默克尔展示“刷脸支付”
5月18日,一段支付宝刷脸支付的视频流传于网络。视频中的女子在某终端上利用支付宝结账,不需要手机,也不用输入账号,仅靠刷脸和输入手机尾号即可确认。
对此,蚂蚁金服生物识别负责人陈继东表示,支付宝已经完成“刷脸支付”从实验室到商用的最后一步,该产品不久就能上线,随着支付宝将这一技术投入商用,刷脸支付和人脸识别将被更多的人所使用、了解,从而加速产业的发展。
自从有了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支付,钱包已经不再是出门购物的必备品了。虽然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用户身份识别的系统中,但由于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刷脸支付还有很大的风险性。何时生物识别技术才能真能让我们放下手机,安心刷脸呢?
其实早在2015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马云就现场演示了“SmiletoPay”,即“刷脸支付”。该支付认证技术由蚂蚁金服与Face++合作研发。
可惜的是,当时外媒表示,技术还不成熟,实现起来还是有难度;同年,支付宝在发布9.0版本时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用户刷脸登陆:你拿起手机,对着镜头抛个媚眼,摇一摇头,就能直接登陆。
随后百度、腾讯以及一些商业银行也上线了类似识别的技术,但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用户登陆、支付风险校验等,真正的刷脸支付还没有实现过。
其实,与“刷脸登录”相比,“刷脸支付”难度会更高,这也是这一技术迟迟没有商用的原因。
央视在今年的315晚会上曾曝光过刷脸登陆的风险问题,作为新兴事物,生物识别确实引发了人们对于风险的担忧。如何确保金融级的精准度?如何在非面对面情况下确保生物特征来自于真人?如何保护用户生物特征不被泄露?
刷脸支付靠谱吗?
就支付这件事而言,生物识别既能解决一定的痛点,也能带来很大的便利。用户不必记住那么多复杂、繁琐的密码,也减少了实地验证的必要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我们经常听到用户数据泄露等新闻,往往是用户在多平台统一密码导致的,又叫“撞库”。这是极其不靠谱,不安全的。而如果在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密码,用户又常常记不住。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也使用户不必实地去办理,可以远程操作。
例如支付宝使用的两个入口:正常登陆、安全中心。目前的应用有高风险支付、修改密码、实名认证等48个场景使用刷脸验证。一些银行也在尝试将生物识别技术引入到自己的APP中,提升安全程度,也增强便捷性。
当然,目前生物识别还不能取代密码,而是在密码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安全锁,通过增加生物识别的环节,让支付更安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