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及某个地方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就是当地有什么特色的东西。建筑、美食、人文风情都是当地特色的一部分。而在北京这个大都市,自然而然也有着排的上名号的建筑。
那么,本期城市文化了解北京十大建筑。
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
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文化遗产”观念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文物”观念的局限性,强化着遗产的环境意识、共享意识,以及全社会都必须承担管理和保护的理念,促使人们从“大故宫”的观念来看待故宫保护。这在故宫保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仅要保护故宫本身,还要保护它的环境。过去只重视对故宫本身的保护,后来认识到与皇宫连在一起的护城河也是皇宫的当然组成部分,必须治理,于是就有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6亿元人民币、费时三年的护城河治理,改变了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面貌。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在文化遗产地的周边必须划定“缓冲区”,以保护其周边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环境。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通过的《北京文件》,对中国遗产保护的政策和原则给予很高评价,对故宫等世界遗产地的修缮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遗产及其特色的保护方式的尊重。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领袖纪念堂。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1949年10月1日,毛领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城楼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我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领袖画像,两边分别两幅大型标语。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天安门城楼外观稳健持重,又不失美丽的曲线,实在是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其结构布局巧妙、建筑工艺精湛,凝聚了中国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集中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辉煌的杰作,也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1949年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局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天坛
天坛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家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1961年,国家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鸟巢
奥运会主体育场,俗名“鸟巢”。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体育场由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刚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完工,总造价22.67亿元。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结构特点十分显着。体育场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2014年4月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审委员会从中国1000多座地标建筑中,综合年代、规模、艺术性和影响力四项指标,初评出二十个建筑。最终由此产生十大当代建筑。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为初评入围建筑之一。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设计成为巨大的人群的容器,无论远眺还是近观,都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体育场内部,这种均匀的碗状结构形体将能调动观众的兴奋情绪,并使运动员超水平发挥。创造连贯一致的外表,座席的干扰被控制到最小,声学吊顶将结构遮掩使得观众和场地上的活动成为注意焦点。在此,人群形成了建筑。
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水立方”的名字灵感来源于“一个方盒子”、许多“水泡泡”和许多的“水分子”。“水立方”不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唯一一个由港澳台同胞捐资建设的奥运场馆。
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177m×177m×30m。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要比赛场馆之一,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具有国际级的设施水平和知名度,周边拥有超过50万人的消费居民群体,具有地铁奥运支线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通过国际招标选择的具有丰富体育场馆运营经验的专业公司,以及特色突出的经营项目,及毗邻的大规模的相关文化体育设施,在赛后的运营中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水立方和鸟巢已成为北京市的新地标。
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设计体现出[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国家游泳中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于2003年年底开工,200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接受国际游泳联合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是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十分奇特。
尽管伦敦奥运会的硝烟已经散去,但9月初的水立方里依然有场馆与英国文化旅游局合办的伦敦奥运展。不少游客与展会中的“伦敦眼”、“红色电话亭”和“双层大巴”合影留念。这个富有创意的联动展出让很多人不感意外。水立方当初仅仅半年就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旅游业依然是水立方经营收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水立方整体收入中的占比已由曾经的70%下滑到了30%左右。“水立方原来能够容纳1万多人的赛时场馆,现在只保留了3000左右的座椅,通过改造,经营面积从原来只有2万多平方米增加到了7万多平方米。这么大的场馆在9个月的时间里实现迅速转型,在奥林匹克所有场馆改造运行当中都无先例。”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
从空中俯瞰,2008年4月新投入使用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如同一条巨龙,蓄势待飞。这个形似巨龙的航站楼也成为北京的一个新地标,向来自全球的客人展示我国全新的“国门”形象。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南北长2900米,宽790米,高45米,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3号航站楼分T3C、T3D、T3E三个功能区。3号航站楼主楼建筑面积为58万余平方米,共分五层,包括候机大厅、行李处理大厅、旅客到达大厅、餐饮大厅等。
国家大剧院
“巨蛋”国家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与人民大会堂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外围建筑造型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建筑高度46.28米,地下最深32.5米;外围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3.55万平方米,总绿化面积为3.9万平方米。形似“巨蛋”。其设计者是参加过世界四分之一大型国际机场设计的保罗·安德鲁。
国家大剧院在建筑方面体现了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如采用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等航空器的金属材料——钛金属板作为建筑屋面材料;大胆的椭圆形外观和四周的水面构成了一个水上明珠的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堪称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作为国际一流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内三个剧场的内部装饰和舞台机械、灯光音响方面将采用世界一流水准的专业设备,在这里观众能够得到与世界同步的真正一流的艺术享受。
CCTV新大楼总部
“大裤衩”央视新楼在天际勾勒出一幅明晰的杂技造型办的轮廓线。该建筑没有传统的底部和顶部,也无始无终,更没有指向天际的尖塔,而是由两栋倾斜的塔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进行“空中对接”,形成一个巨大的连续的环,整个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个设计对传统高楼的建筑提出了挑战,也打破了北京旧有的建筑代码。
新CCTV大楼总部的设计概念来自世界一流建筑师——荷兰的库哈斯,由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CADI)合作完成。库哈斯运用一个水平的题快和一个高悬在距地面161m处的角来形成一种雕塑般的扭曲,从而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巨型建筑。英国建筑专业杂志《建筑新闻》在2005年评选出的“令人惊异的世界十大建筑工程”中,这座外形奇异独特的新CCTV大楼和中国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体育馆都榜上有名。
首都博物馆新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充分结合的产物。博物馆建筑用地20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就建筑的外观而言,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衍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悬挑的大屋顶式框架应和中国传统的出檐;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限;青铜厚重的肌理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木质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彰显一种历史的久远。
在35米高、1800平方米宽阔的公共大厅正中央赫然矗立着高大的景德街楼牌——一座曾被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誉为北京最为壮美的牌楼,曾经立于阜成门内大街历代帝王庙前的两个牌楼之一。东侧展厅由大面积青铜幕墙装饰的一段椭圆斜筒向外倾斜着,从方方正正的建筑中破墙而出;西侧大厅是个像大木盒子的五层方形木墙展厅,建筑之间的空隙中,设计疏密有致地布置了竹林庭院、潺潺流水,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融合。
北京新南站
北京新南站总建筑面积为22.6万平方米,总体规模略小于北京西站,但其功能上将完全超越北京站和西站。新南站总共5层,由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以及31500平方米的高架环形车道组成。地上为高架层和地面层,高架层主要通行的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地面层主要通行公交车辆,以及旅客进站。地下一层是换乘大厅、停车场以及旅客出站系统,并且预留了与城市铁路连接的车站。
地下二层是地铁4号线,地下三层是地铁14号线。预计2020年南站运量每年超1.9亿人次。可容10500人同时候车,到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运量将超过1.5亿人次,成为北京乃至亚洲第一大站。南站圆形的屋顶的设计灵感来自天坛。天坛和新南站在中轴路东西两侧遥相呼应,于是借鉴天坛的结构,最终确定了祈年殿三重檐的建筑风格。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