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为山西省之简称,晋商指的是山西商人,尤其是以山西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地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晋商的历史可远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以来,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那么,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晋商文化对人们有什么启示。
一、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
山西人受孔孟之道影响,崇尚信义,在其重商立业的创业思想指导下,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行为规范,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晋商将关云长尊为财神,百般信崇,均在于其“信”、“义”二字。晋商以其信义教育同行,以其武功希冀保卫自己的商业利润。
晋商各商号在号规中大都规定了“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族恨”,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晋商史料中有很多不惜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企业信誉的记载,以致各地百姓购买晋商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
二、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博大宽厚是晋商文化的底蕴所在,亦是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使晋商具有在商海中游刃自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利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而上,乘胜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人,以义取财,以利厚人,增强友谊,在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方面展现的大家风度。
三、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表现在经营管理上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
四、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晋商信奉“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相互支持和关照。在晋商中,相互指友好的同行为“相与”,凡是“相与”,必须善始善终,同舟共济。
晋商不乱交友,“相与”需经过了解,认为可以共事,才与之银钱来往,否则婉言谢绝。既然“相与”,必竭力维护,即使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票号经理李宏龄着书《同舟忠告》说:“区区商号如一叶扁舟,浮沉于惊涛骇浪之中,稍一不慎倾覆随之……必须同心以共济。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春节民谣大全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简介
魅力文化风景线——英国文化标志
凤凰古城9月天气怎样,一年四季不挑天
五、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各国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开始倾销洋货,国内洋货充斥,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利用商业积累资金,发展新型民族工业,制约洋货(洋务)泛滥,求民族工业之存在和发展,就成为商界爱国人士的共识。
太平刘家的代表人物刘笃敬,知难而上,振臂而起。刘笃敬凭借刘家祖代在晋、陕、甘、豫开设的300多家商号为后盾,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商战思路,调整经营策略,加强经营管理,积累资金,又大胆投资现代工业,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9年)兴办起山西第一座发电厂,即太原电灯公司。
继发电厂之后,刘家又办起矿业、纺织、盐业以及学校等实体,向洋商展开竞争,以抵制洋商的垄断居奇,为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渗透,发展山西现代民族工商业和交通事业,极大地付出了资财、智慧和心血。
六、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
清末民初,国事日非,外受列强侵略,内遭军阀割据。既要解民生于倒悬,更要抵制洋货的泛滥,成为当务之急。太平杨家在此时刻,以振兴民族工商业,抵制洋货为己任,挺身而出。
太平杨家的代表人物杨世堂,抽出资金,派出经营能手,在津、沪、宁派驻庄号,以电讯与兰州、西宁通市,并与洋行代办挂钩,由洋行将巨款存入杨家商号,再由商号以行市价格收货订货,收购牛皮、羊皮、羊肠、棉花、金银和药材,打包运往天津、上海等地,每宗可赚三五万到十余万银元。这样既减少了洋商低价套购西北特产的损失,杨家也由此成为西北商界巨魁。
杨世堂兴盛后,又将投资转向现代民族工商业,并将投资地点由外地转向晋南家乡。他将获得的利润作为资金,在新绛开办了世德永当号、世德和钱庄,在汾城开设药铺、古城粮店。
杨家还在运城购买盐池一处,在晋南十几个县镇开设盐号。以数万银元开办新绛火柴厂,又将巨额资金投入新绛大益纺纱厂,建立起晋南第一家股份制现代企业。太平杨家以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经两代人十年奋斗,由以货易货的小贩,一跃成为拥有店号数十座和两个厂的巨富。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什么料?鉴定方法不一样
吸纳多种文化而成的福建闽南文化特色
关于广府文化的建筑有哪些代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