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北斗七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那么今天的中国历法就要为你介绍一个相关的概念:“斗建”是什么意思。
北斗所指,叫做斗建,例如《史记·历书》集解就说:“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显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我国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就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
《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古人在当时的不同季节里,黄昏时分看到的天象,其中的斗建方向,是按连接摇光即北斗七(大熊座η星)和北极的大圆与赤道圈相交的点来决定的。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古人发现北斗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偏离原来的位置,为使斗柄指示的方向与月份更密切配合,人们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即: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正东为卯等等。
由此,夏正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下一个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这也就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你可能也喜欢:
2017全年日历农历表
中国历法演变:我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中国历法有哪些?有名可考共115种
中国历法小究:黄历与皇历不是一回事儿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