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说,过完元宵才算是过完春节。这一天,街上张灯结彩、挂满红灯笼,充满喜庆的气氛。一群人围在灯笼前,猜灯谜、看表演,热热闹闹的。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会有些不同,比如大多地方吃元宵,而在河南襄城县,元宵节这天吃的却是馄饨汤,称之“团圆茶”。河南还有哪些元宵风俗呢,今天,小编来和你们说一说。
耍龙灯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传统习俗中许多都与“灯”有关。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过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这些元宵风俗因地区、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传承下来的已日渐稀少。我们要重新拾起这些古老习俗,将它过得有声有色有年味儿。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