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有着起源的,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之中,每一个节日的重要地位都是与日俱增的。对于除夕这一天来讲,不仅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新年到来之前最重要的时刻,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了解到守岁的历史起源。
除夕守岁起源于南北朝
守岁,在民间传统的习俗之中来讲。又称为照虚耗、熬年,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遍燃灯烛通宵不灭,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点起蜡烛或油灯,同时也寓意着把一切瘟疫或者是邪病都驱赶走,让家庭在未来的一年之中能够更加的幸福,平安。
欢聚一堂守岁
在北方,对于家家户户来讲,其实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这一种含义存在。
除夕熬年守岁
除夕守岁,在传统的节日方面来讲,其实这也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民族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的人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有着更加幸福的一种表现。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