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即新年的第十三天。这一天,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看了标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今天要介绍的民俗活动是什么了吧,没错,就是“渔灯节”。听名字大家会猜测这应该是属于沿海渔民们的“狂欢”,那么这一天大家究竟会做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渔灯节
渔灯节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而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08年渔灯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山东沿海地区渔民文化的代表象征。渔灯节的传说在当地渔村内广为流传。这一天,渔民们除了要举办传统的祭祀活动之外,有些地方还会在寺庙的外面搭建戏班子敲锣打鼓唱大戏,还有锣鼓、秧歌、舞龙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游行活动,这些都是渔民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这样风格迥异鲜明的渔家风采,丰富的文化底蕴,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渔灯节要做什么
舞渔灯
渔灯节的舞狮相比其他节日的都会有些不同之处。渔民们会先用火把开路,紧接着狮子登场,随后许多条早已点燃好的大鱼灯从各个鱼会出发,每条鱼灯由七八个壮汉抬着向前游行。这些舞灯大队形态各异,有的极速前进、有的蜿蜒盘旋......每个挥舞的动作无不折射对生活的热爱、劳动的赞美、理想的追求。渔灯所到的地方,街道两旁都围满了行人,大家纷纷驻足观看。街头巷尾,盛极一时,好不热闹。
放鞭炮
正月十三这一天,村民们都会在家门口自发地燃放鞭炮,此举一是为了预祝来年坦途无忧、硕果累累。二是为了在整个小村营造一种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让大家都感受到年味,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慷慨馈赠。
渔灯节的意义
为什么要举办渔灯节呢?上文中有说到,渔灯节是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不仅是渔民的一种祭祀庆祝的活动形式,还能彰显渔民文化的开放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渔民们大力弘扬渔家文化,渔灯节不断繁荣发展,已成为渔民宣传推介渔家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