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很早开始就有着过年的传统历史,过春节对于人们来说是每年最重要的事,在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美味的佳肴,等待着在外工作的家人回来团聚,一同共享年夜饭,孩童也会因为过年热闹的气氛变得开心起来。
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让家人团聚、阖家团圆的新年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式称为春节,是在辛亥革命后。
新年是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每当春天来临,便提示着新一轮的收获与播种要开始了。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是个团聚的日子,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此刻都会回家过年。
过年有着燃炮习俗
新年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据古人说,“年”是被鞭炮吓走的,所以才有了过年放鞭炮的习俗。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