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它的存在是为了纪念先人的日子,因此重阳节也有着属于自己节日的独特内涵,值得我们去发现和纪念,大家对重阳佳节的了解有多少呢?它又有什么含义和来历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的来历 古代祭祀“大火”
最开始的时候,重阳节是用来庆祝丰收的节日,从汉代时期起,重阳节有了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惯,是用来祈祷长寿的节日。从这之后,重阳节就有了长寿、饮宴、重逢的象征。到了今天,重阳节成为了老年人的节日,到了这一天,都会倡导尊老敬老。除了长寿这个说法外,有一些资料却是从季节气候的角度解释重阳节的起源。古代有一个祭祀“大火”的仪式。这个仪式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季节变换之后人们的一种祭祀活动。“大火”祭祀不止是迎接还有送行。因为远古时期,人们无法应对寒冬,对寒冷有种恐惧,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年会有寒冷的时期出现,当时有人研究星宿,将这种季节的变化当做是星宿的变化。古代祭祀“大火”这是重阳节的另一种来源的说法,“大火”是季节的象征,重阳节是为了送走“大火”,说明重阳节之后是寒冷的冬季。
重阳节的来历和含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名字的来源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