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有句叫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绘的就是重阳节的场景,可能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很陌生的,其实它属于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旨在引导人们要孝敬老人,多关怀长辈,下面就来讲讲还有哪些别称。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在以前被叫做登高节,因为金秋时节,爬山远眺,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同时这一行为会让游子更加思念亲人和家乡,所以又有了敬老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等别称,并有很多相关的习俗。
该节日有什么由来
我们都知道重阳节是在农历的九月九日,之所以会定在这个日期,是与背后的含义有很深的联系,《易经》中数字“6”为阴数,数字“9”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叫重九。“九九”的诣音是“久久”,也就是长久之意,大家都希望家里的长辈健康长寿,所以又被称为“老人节”,到了这一天都会教育小孩,要懂得尊敬长辈,还要祭祀祖先,怀念先人。
有哪些传统风俗
1.晒秋: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到了重阳节当天,会把衣物、粮食和书本等东西都拿出来晾晒,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2.吃糕:也叫重阳糕,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意节节高升之意,以前的做法较为复杂,要做成九层,现在都用常用的糕点来替代了。
3.插茱萸、簪菊花:旧时,到了节日当天,人人都在头上佩戴茱萸和菊花,具有驱赶邪佞纳福的意思,有的还制作成香囊,味道十分清香。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