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月圆之夜,我们通常会想起中秋节,因为是合家团聚的日子。不过由于我国节日众多,有好几个其实都在农历的十五度过的,只是月份不同而已,所以常常被混在一起,不好区分。本篇就来通过其中的三个例子,给大家讲讲有何含义。
上元节的由来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元宵佳节,在农历的正月十五,过了这一天春节算是结束了,它代表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传说这一天是天官大帝诞辰,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大部分地区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
中元节有什么起源
是在每年旧历的七月十五,和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三大“鬼节”。同时传说它是祭祀地官诞辰的节日,当天地府会放祖先回来过节,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举办相关仪式,祭祀已经故去的先人,包括亲戚和朋友等等,也有去上坟纪念祖辈的。主要习俗有放河灯,烧纸钱等等。同时也被成为“七月半”,其来由是民间正值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期间,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当做供品,向祖先报告秋成。
下元节的来历
下元节据说是和道家的故事有关,也有传说是以夏禹治水为原型。宋代的吴自牧在《梦粱录》这样写道:“(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节日就是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希望水官能够帮忙排忧解难,并祈祷风调雨顺,来年获得丰收。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