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而且在民间,中秋还有拜月的习俗,自古以来,月亮就代表了很多意思,其中月亮也有传达思念的意思,很多诗人都曾经有过关于月亮的描写。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拜月,拜月的原因是什么?老黄历中拜月有什么寓意呢?
拜月节是什么节日
拜月节就是中秋节的别称。在很久之前,古时候的人们就有关于“秋暮夕月”的说法,而“夕月”代表的意思就是祭拜月神。除了夕月,还有别的很多称呼,比如:秋节、仲秋节、八月会、八月节、玩月节、追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举行,也就是中秋节日。拜月由祭月而来,从周代时期就有祭月仪式,祭祀的场所分别有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间是在出月之时开始,祭桌向着月亮的方向,将红烛点燃,全家以此祭拜,为的是向月神表示尊敬。以前在拜月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拜月、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烧瓦塔、烧香塔等内容。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中秋节拜月的原因是什么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十分有限,天象就代表了上天,由于八月十五这天月亮最圆,在古人看来就是吉利的寓意,自然就对神灵产生了敬畏之感,由此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应运而生,拜月习俗兴盛起来。
周代以后,对日月的随意性跪拜演变为固定时间场所和程序化的祭祀制度,并成为皇权象征。自明清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现实功利因素很是突出,其中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中秋节的主要形态以功利性的祭拜为主。因此对于在节日中寄托世俗之情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人们希望表达对于祈求与世俗的情感和愿望。这样一来,以月寄情,“民间拜月”就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的代表。
南北朝之后,我国古代岁时文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隋唐以后更是繁荣、国力的强盛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佳节游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形成于唐朝初年的中秋节,至此发展为每家每户都会举行的美好节日,拜月、聚会、宴饮、赋诗等习俗随之兴起。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