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据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俗越来越丰富,节日期间的活动也十分多彩。其中文人雅士们最喜欢的就是相聚饮宴,赋诗作文了,那么就来看老黄历的介绍。
唐代,重阳节俗活动逐步发展丰富起来,重阳节又增添了不少美丽的神话故事和迷人的色彩。《唐朝野史》记载:初唐四杰的大才子王勃撰写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就是发生在重阳节。
据说,重阳节的前一天,十三岁的少年才子王勃到海南探父,船到马当山时,有一老翁对他说:“你不是王勃吗?明日就是重阳节,南昌都督阎公将令客人作《滕王阁序》,我看你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何不前往南昌去共襄盛举,成一代之名?”
王勃答道:“此去南昌有七百里之遥,今天已是八日了,岂能准时赶到?”老翁说道:“我助你一席清风,你不必多虑,尽管放心前去。”王勃心花怒放,立即登船启程,果然一路顺风,于重阳节傍晚抵达南昌,写出了文学名篇《滕王阁序》。
《旧唐书·王勃传》则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作于重阳节无疑,当时王勃的父亲任交趾令,王勃前往省亲探父。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僚于重修的滕王阁,欲夸耀其婿吴子章之才,令作序,故意先拿出纸笔遍请诸宾客动笔,宾客皆知其意,无人敢接。
而王勃一路风尘,饱览秋日河山美景,早已激情在胸,想一吐为快,加之预先并不知都督之意,于是就应命接过纸笔,毫不谦让。阎都督一见王勃胆敢接下,心中甚怒,立即命人窥伺王勃,等他写一句报一句。
当报头几句时,都督感到并无新意,让再报,谁知王勃才气不凡,又兼激情蓄积,出文渐奇,当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也不由得拍案叫绝:“此天才也!”宴会极欢而散。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唐代重阳节,确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宴享、登高游玩之日,它激发了文士们的灵思,留下了许多令人心神激荡的诗篇。最负盛名而脍炙人口的作品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把异乡游子在重阳佳节怀乡思亲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渴望节日合家团圆的一片至诚。
你可能也喜欢:
北京重阳节登高郊游好地方
老北京重阳节吃什么_有三宝
2018年元旦祝福贺卡 元旦图片
现代最早的国庆阅兵 法国国庆阅兵漫谈
而在王勃得意之日、王维思乡之时,唐王朝宫中则是另一番欢宴情景。重阳节,唐代帝王都要登高宴会,词臣赋诗,竞比才华。《景龙文馆记》就有记载,景龙三年(709年),唐中宗在慈恩寺登大雁塔,群臣献菊花酒祝寿。
而《唐诗纪事》亦云,景龙三年九月九日,唐中宗李显幸临渭亭登高,让每人同题四韵五言诗一首,先成者赏,后成者罚。结果韦安石、苏环诗先写成,卢怀慎最后写成被罚酒三杯。韦安石这天以《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为题所作应制诗写道: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哀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英枝。
容览八然外,天文七唯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韦安石这首应制诗虽然作得快,但诗的意境却十分一般,唯有最后一句一语双关,含意深长。不过那天应制诗作均文采平平,所以这一首就算当中的佼佼者了。
大约从此以后,每逢重阳节,皇室显贵们游幸登高、曲江欢宴赋诗几乎成为定制。唐德宗、唐穆宗和唐宣宗都曾在重阳节大宴群臣于曲江池,臣僚们吟诗弄词自不必言。
史载,宣宗重阳节宴群臣时,恰遇收复河北大捷,因此,他高兴得即席赋诗:“款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臣下纷纷应制和诗,当时魏承相的和诗最为出色,写道:“四方无事去,哀豫抄秋来。八方寒光起,千山霏色开!”唐宣宗览后大喜,“嘉赏久之”,魏垂相也受宠若惊,舞蹈拜谢。
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唐王朝局势已病人膏育,藩镇割据,危机四伏,并不像诗中所称颂的“四方无事去”,实质上是多事之秋,唐王朝大厦摇摇欲坠,又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黄巢农民大起义骤风暴雨式的冲击。
你可能也喜欢:
浙江重阳节登高去哪里 十座名山任你选
佳节又重阳 南京重阳节去哪登高
古人重阳节登高去哪里 山楼和寺庙
重阳节登高的来历_为什么要登高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