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以北方中原汉人为主体,混合了南方土著居民的族群,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的客家人逐渐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多彩文化现象,而在我国福建西部地区的客家之中,就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走古事”,今天的民俗节日就为你介绍。
“走古事”是福建连城、永定县区盛行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一项盛大活动,其中尤以连城罗坊蔚为壮观,节日到来时万人空巷,热闹程度甚至被誉为“客家狂欢节”。
关于罗坊客家“走古事”的由来,传说昔日此地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罗氏十四祖才徵公为清朝举人,曾任陕西宁州知府,湖南武陵县知县,卸任返梓时,就把流传在湖南的走古事移授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自此相传至今。
元宵到来时,当地九大房族,各出一棚古事(实际上只有七棚古事),每棚古事由房族挑选身体健壮、胆量大的八岁左右男童两名,按戏剧内容装扮,勾画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主角,一名扮底座的护将。
领先的一棚古事是大福首(天官、武将),后面依次排列李世民、薛仁贵、刘邦、杨六朗、杨宗保、高贞、梅文仲、刘备、孔明、周瑜、甘宁等。每棚须用22名抬夫。因竞走激烈,要三班轮流替换,故一棚古事就要66名抬夫(活动场上的后勤人员不计入其中)。
每年春节正月初三、初四,房族内挑选的抬古事的男丁青壮年就要上山去劈芦箕草,锻炼脚力。到农历正月十二日开始三天斋戒(罗坊话称“封斋”,且有专人在各自然村通知),十三日晚净浴,更新内衣。
正月十四日上午十点许,男丁们穿上红衫,打红绑腿,脚着红带子新草鞋(由于时代久远,现已被运动跑鞋、军靴或者解放鞋所替换),抬着古事,以天官领路,后继的有三太祖师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十番鼓乐队,一路鸣神铳助威,来到罗坊的屋背山坪。在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来客的围观中,一个个精神振奋,呼喊着“吆!——吆!”声开始竞赛,戮力奔走。
走古事,着重于“走”。男丁们把三太祖师菩萨轿、彩旗、宝伞置于中间,古事列队抬在外围,奔走在约400米的椭圆形的跑道上。每跑两圈,就休息十分钟,养精蓄锐。鸣一响神铳为号,又开始下一轮竞赛,如此重复四轮。
第五轮改跑为游,走“剪刀校”形(即剪刀把的字形)。第一圈顺走,第二圈逆走(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左三圈右三圈”)。此轮不限定圈数,直走到抬夫精疲力尽,让领先的天官棚古事同第二棚古事脱节,方可鸣数响神铳走出屋背山坪,进村中街道,游回本房宗祠。这第一次走古事才告结束。
第二次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午,分上、下半阙。上半阙仍依十四日走法,至过午一时许后进村不拆棚,后经关帝庙转入661县道向北走至妈祖庙朝拜后再转云龙桥,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
鼓乐队或者走古事后勤人员先互相泼水透湿,再将两岸游客泼湿视为吉利,然后三响神铳,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而走。后棚超前棚,则视为吉利。于是抬夫拼力而为,争先恐后,不顾天寒水深、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情绪异常高昂,至下午三时许,一年一度的走古事才在高潮中落下帷幕。
你可能也喜欢:
节日大全: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广西金秀瑶族民俗节日:摆迓圣
灯海明珠,浙江仙居花灯
仅次于中秋节的韩国春节:旧正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